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论 浅谈太极拳的“对称劲”

他又在《太极拳缠丝精论》中说:“太极拳缠丝法也”。他说进退、左右、上下、里外、順逆、引进都要缠,不能各是各着,“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只有处处缠丝,“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斯为妙手”。

他还写了四句七言诗云:“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显然,“互为其根”是在太极拳的环形、辗转、缠丝、阴阳、虚实转换过程中连续不断地生成和运转着。

这里举个例子,太极拳起势中“对称劲”的体现:两脚开立时立身中正,心静体松,气沉丹田,头顶悬,足踏地;两手平举时,身躯略后撑,以保持丹田为中心的平衡点;两手下按屈蹲时,要特别注意顶劲;从默立、膨臂、下按的整个过程都要细心体会膨胀感,使整个身躯呈现上下、左右、前后、由里到外的,八面支撑的“对称劲”。这才是太极拳的本质要求。学者必须“细心揣摩,日久自悟”。

(4)内功修炼是“对称劲”发展的源泉

找到“对称劲”并能在千变万化的拳技中发挥作用,已实属不易。但是,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太极拳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人体这个科学而高级的生物体的潜能更是无止境的。掌握“对称劲”后,发展、发挥,更强、更大靠什么?我的体会,靠内功的修炼,内气的培养,内劲的形成和壮大。

其实,“对称劲”的生成和发展从来就离不开内功的修炼,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我的师父冯志强大师编撰的《心意混元内功》和《混元太极缠丝功》是通向大成之路。需要日复一日、持续不断地坚持修炼下去,采气、导气、养气、炼气。

由气沉丹田到丹田内转,再到神气鼓荡,炼成一粒混元气,形成旋转自如的太极球体。这个球体,破之不开,撞之不散,发之透骨。我的师父说:“练就弹簧力,天下谁能敌。”须知弹簧力即是对称劲。

太极拳的对称关系

神与形

所谓“神”,是心的功能表现。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对人体起统帅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柩.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形”即外部形体动作。

“形为神之宅”,太极拳之“形”,主要靠眼睛,眼随手走,目随势注,通过传神来反应动作的意向及技击。“神为形所生,形依神而存”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故“形与神俱”(出自《黄帝内经》)已成为医学、养生、气功及其太极拳等共同的理论。

虚与实

虚和实,亦称"阴”和“阳”,它是太极拳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太极拳运动的又一重要的运动法则。所谓“实”,意为运动部位或主要用力部位或意欲向外用力之部位的状态或感觉。“虚”则是从属运动部位的状态或感觉。

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

拳谚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故《拳经》道:“太极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阴阳虚实”。虚实随着拳式的变化而转化,是在意识指导下先内动而后外动,内外合一。

作为太极拳运动,应首先分清步法的虚实,手法的虚实和身法的虚实,才能进而谈及虚实的渗透及“忽现忽藏”之转变,达到“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部站熬”的要求,此即为虚实的真正含义。

虚实一词的产生,从力学等角度来讲,是由于人体总负荷的重心之偏差所致。

太极拳“步随身换”,及时调整重心,转换顺遂而保持人体平衡,其运动本身动力就产生于重心偏差之转换中,并且通过运动的变化,而重获转换的动力,故有“太极拳运动,就是虚实运动”之说。

结语:综上所述,相信您对太极拳的对称关系已有了解,太极拳的对称关系体现了太极拳的柔和美,提高了太极拳的艺术欣赏价值,太极拳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拳术,也是人们健身养生的首选运动。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