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 做这运动让你身手敏捷
“掤”劲的运用,需要建立在我们基本功练好的基础之上,不然也只是虚有其表。
掤劲是一种横劲,主要是以化解直劲和反击直劲的一种劲路。当对方以直劲进攻发力时,我应逆着对方的来劲螺旋向上、向外发力,但必须与来劲互呈角度和走弧线,达到使对方之力改变方向或被掤劲击倒。
掤劲要应用好,全赖腰的转换,腰到掤劲自然就会到,腰化掤劲既化。
还必须要做到下盘的稳固和灵活,掤劲发力时,心气下沉、足蹬地、转膝、拧裆转腰、转胯、旋脊、转背、旋膀,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
要求周身上下一家,发力要内外一致、意气结合、以腰为轴、螺旋缠绕、节节贯穿、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四肢百骸皆静。只有这样的掤劲,既不失刚猛之力,而又有灵活之劲。
要想将掤劲应用好,必须要做到不丢不顶,圆转自如。在太极拳技击中讲的丢劲其实也是扁劲,就是掤劲防守不足,刚劲缺少,容易被对方压扁,外掤之劲力度不够,所以也叫软手。
顶劲其实也是抗劲,就是柔劲不足,进攻过度,容易被对方借力或被大力者取胜,外掤之劲用力太过,所以也叫硬手。
掤劲要做好,必须注意容易出现的丢、扁、顶、抗这四病,要想克服这四病,就要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偏不倚。在掤劲时手臂要撑开、撑圆,保持一定的弧度,劲力上要浑圆,方可圆满而又有张力。
在任何情况下手臂都要呈一定曲度,做到劲曲蓄而有力,但又不可掤力过大,过大容易失控前倾或被借力。进攻时随机应变、圆转自如,做到有力而不过,柔顺而不软。
要想练好掤劲,必须要先去僵化柔,然后再练柔成刚,只有练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对敌应用时才能做到守可自保,攻可取胜。
掤劲不光有掤的外形,而且还得有掤的内劲,如果只有外形没有内劲的充斥,那么掤劲也是空虚的,不堪一击。就好像皮球是圆的,如果充气不足,它只要一受压就会扁下去。所以只有充足的内气支配掤劲,才能做到内外一致,形气合一。
掤劲在技击应用方面非常有效。例如:当对方出右拳向我面部击打过来时,我心气下沉,重心落稳,下盘做到稳而灵,上身做到松而活,同时迅速抬起右臂,用右小臂逆缠丝螺旋劲由内向外。
由下向上将对方的来拳拨挡开,使其发力方向改变,不能作用到我身上,进而上右步重心右移,上下合力,左脚蹬地,右小臂继续向前向外发力,用掤劲将其掀翻击倒,此式是太极拳技击中讲的直劲来力横劲破的方法。
如果对方用双掌或双拳击打过来也是同样道理,都是用横劲破直劲的方法,用掤劲来接挡试探出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
如果对方发的力量小,我迅速加大掤劲的力度将其击倒;如果对方发力过大,我用掤劲将其来力方向改变,然后再寻找机会进攻。
也可以随时加上捋、挤、按、採、挒、肘、靠的任意一种技击方法或多种技击方法合用,效果会更好、更妙。
所以只有理解掌握了掤劲的含义,才能在实战技击应用中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刚柔相济,克敌制胜、决胜千里。
太极拳推手实战要领
一、知形
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
随机应变,既考验我们的基本功底,也考验我们的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易处理。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
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太极者长期难以做到的难解之谜。
二、懂劲
这里谈的懂劲,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点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这样,我们便可以掌握制胜之道。
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许多人在实战中常常感到:我破对方的招后再去打对方时,对方却又变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无发人之机。
其实,这中间的秘诀在于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太极中,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要做到化发结合,其诀在于“遇力成桩”。
而桩必须是活桩,一虚一实,实腿承力,虚腿调整重心并及时根据对方重心之运动而进桩摧力。
也就是说,在承、化对方发来之力的同时,桩就要动起来,或进桩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之以摆、扫、挒、扭等劲。总之,必须化发同时,以桩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