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这运动越做越年轻

古典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的是两肾,俗称“腰眼”。古人认为肾是体内气体的源头,因此说:“气由肾发。”

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所以古典拳论强调“刻刻留心在腰间”。腰问又为“丹田”“命门”所在,带脉、冲脉又为“丹田劲”运转时的劲力。在意识引导下,腰脊一转,丹田气缠绕运转而达于手足尖端。

轻轻运动,用意不用力,日久自然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触之则旋转自如,发之如雷震电闪。

任何拳种都很注重腰力的运用,腰力运用得当,可以加强发力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全身力量于一刹那间集中于一点。太极拳家曾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摔跤法的诀窍,也强调“拧腰变脸”。

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源动腰脊,劲贯四梢的练法,对人体的神经、经络、肌肉、骨骼、循环、淋巴、呼吸、泌尿等系统,同时并练,是内外统一性、整体性的体育运动方法。

采用放松、柔缓的训练原则来作为治疗各种慢性病,几十年来的群众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趣味浓厚的运动方法。

12.弧形螺旋身弓劲箭

动作弧形螺旋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陈式太极拳称做缠丝劲。用缠丝劲练法行气运劲,功深者周身处处在弧形螺旋地往复转圈,触之则即化即打,周身如弓之引满,触之则发劲似放箭。

陈鑫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陡然一转人不晓。”实际上都是动作弧形螺旋、“身似弓身劲是箭”的作用。

武禹襄氏得陈氏老架、小架之传,在总结太极拳行气运劲的技法时有句话,“往复须有折迭”,“折迭”就是缠丝劲转圈时“陡然一转”的技法。在摔跤中有“伸手见跤”的高级技术。

13.畅通经络兼练带冲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呼吸行气,通任、督,练带、冲,有助于内壮。但应先从姿势简单的静坐功或站桩功人手,只要顺其自然,容易产生内体感觉,逐渐体会内气的流转贯注、“腹内松静气腾然”的感觉。

拳势动作复杂,结合腹式逆呼吸还比较容易。若过早结合通任、督,练带、冲,特别在没有良师益友的指导下,自行摸索,极易练出偏差,欲益反损。因此,学此拳者,如欲结合通任、督,练带、冲,应先练习静坐功或站桩功。

14.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拳。凡是偏柔、偏刚的,都不能称做太极拳,因为太极的含意就是阴阳互变、刚柔摩荡的。用意指导动作,轻轻运动,使全身该放松处都能放松。

然后由松入柔,以意贯劲,视何手何足为主,内劲即缠绕流转贯注于主动之手足。贯劲仍须用意作想像,不可用力,不可练气使劲,用力和练气使劲,都失之于硬。

成势时微微贯劲于手足尖端,目的在于积累沉着松静的内劲,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阶段。

15.先慢后快快慢相间

太极拳举动轻缓的练法,是疗病保健的有效方法,动作轻缓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放松程度、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情况。

同时也是增强体质、提高武术技巧中快与重的特殊训练方法。轻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

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不灵活就动作不快,所以轻是求松,松是求快。慢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到”。

初练拳一开头就用快速用力练法,必然处处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到好处,轻松而又缓慢的练法,能逐步提高耐力,能逐渐产生一种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

等到轻缓有一定基础,再逐渐练快,快后复慢,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如此反复锻炼,始能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1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