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简析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
8.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
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 此字主靠劲。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种步法,前文中提到脚踩五行,就是指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着天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1、前进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2.后退在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肝。
3.左顾在五行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
4.右盼在五行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脾经。
太极拳中阴阳变化的关系
(一)上下关系
上下关系,主要体现轻沉兼备的拳理,即逢上必下,逢下必上;有上有下,有升有沉;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从整体上把握,只要有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对不许升皆升,沉皆沉,一切都是为了稳定重心,维护平衡。
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双手螺旋上提,而胸腰螺旋下沉,屈膝塌腰。同一支手臂,手腕上升、而手指、大臂、肘关节则下沉。“金刚捣碓”动作五,右拳右膝上提,而左手、左腿下沉。
“金鸡独立”势,右手上托,右膝上提,而左手下按,左腿再屈,重心再下沉。如此等等,都是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轻沉兼备。即便是有些动作四肢皆上升,双脚腾空,而躯体部分,特别是腰裆部,仍要求相对下沉(如二路“搬拦肘”式动作一)。
打拳的整个过程中,对刻都要注意,上有虚领顶劲,下有气沉丹田和五趾抓地。即便是非常细微的动作,也要坚持轻沉兼备,如许多扬指坐腕(舒指塌腕)动作中,也是要求有轻有沉,有上有下;手指上扬,掌根下塌。
从内气、内劲看,也往往是要求四成上升,六成下沉;对拉拔长,上下对称,升沉统一。从技击上看,则要求上下相随,上惊下取,上引下击;甚至是上、中、下三盘同时并取,但支撑躯体的一条腿仍要屈膝下沉,以稳定重心(如“金刚捣碓”动作五)。
因此,打拳切忌有上无下(飘),有下无上(失去领劲)等病。时刻注意做到上盘轻灵,下盘沉稳;四肢轻灵,腰下沉等等规律的要求。
(二)内外关系
内外关系比较复杂,首先要求内外一体的整体劲。其中重要的又是内动带外动,即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大小动作均要求丹田带动。同时,外形动作的熟练,又促使内部(丹田)运动。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内外互济、互用。
其次是要求做到呼吸与动作相济,内呼吸(丹田)与外呼吸(肺部)相济,做到内气、内劲与外形动作相协调,顺遂,内气的周天开合与肢体的动作开合要一致,切忌内动外不动或外动内不动。
内外关系,还有一个意与形的关系。有的拳种重意不重形,甚至要意不要形。而陈式太极拳则是既重意又重形,要求形神兼备,要求意、气、力、精、气、神高度统一。
从更高的境界要求,太极拳应该把肌体锻炼与性格、气质修炼统一起来,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因此,打拳时还要注意眼神所向,注重意念力的培养,使精、气、神完美统一。
(三)左右关系
“拳者,权也。”(陈鑫),打拳过程中要使自己身体象一台秤,随时保持左右平衡。其方法就是“左发右塌,右发左塌”,“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凡是右手臂发下沉采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采劲时,则重心必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