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浅谈太极拳中三种矛盾运动
然而,太极拳强调松与柔,切忌使“掘力”、使“僵力”,并非是说全然松解,绵软无力。太极拳使的是棚劲,简而言之,棚劲就是一种弹性劲,既有韧性的柔劲、又有坚实的刚劲,极轻灵又不失稳性,极柔软而不失坚刚。
也就是说,太极拳之柔不是如棉绳一般的软弱,而是一种有如鞭子一般的柔韧,是“柔中有刚”。
太极拳中的四个对称关系
一、太极拳上下的对称关系
太极拳的上下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动作之中.即逢上必下.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练好太极拳的上虚下实的总要求。按照人身总体虚实比例去分,腰以上占四分,腰以下占六分。
在练动作过程中,对每势动作.要在上下虚实比例上刻刻留意下功夫,会大有裨益。凡是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不会有升无沉,有沉无升。如能循规蹈矩地做到有升有沉,上下虚实对称,就能达到上体的松活圆转,下体的固若磐石。
如“太极起势”.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之日“无极象形也”。
在大混沌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以至于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但此时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耳,故谓之为太极。
练习中,需心平气和、精神集中,不受外界干扰,仔细感悟上下招式的变化。
太极起势.当两手缓缓上升时,身体各部的胸、背、肋、腹等要慢慢地放松下沉.浊气下降,”切忌两手上升时两肩上纵,横气填胸”的上实下虚。何谓金刚捣碓7金刚神名钢,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降疯杵也。
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棰如降瘐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即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护心拳也。金刚捣碓的右拳、右腿上提时,左手、左腿随身体放松下沉,达到上下相合。
“金鸡独立”也是上下对称动作。何谓金鸡独立?一腿翘起,象形也。即右手上托、右腿的屈膝上提与左手下按、左腿的屈膝松胯下沉.上下对称,是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具体表现。
二、左右对称关系
左右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陈式太极拳中的“单鞭”,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关键,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使上下对拉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以左手领左足.以右手领右足,上面手如何运,起则并起,落则同落,上下相随,自然合拍。同时,身法须端正,头、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腰劲下塌合劲,两肩不可一高一低。左发右沉,右发左沉。
如“六封四闭”的落势,双手同时向右按时,右臂必须对称下沉。凡是右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右。如“六封四闭”的向左下采捋劲,重心开始在左.而后向左采捋时,重心变。
三、前后对称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左肩下沉,勿上架.顶劲以百会中气领起全身.眼看住右手中指右肩沉下。左肘撑开,外方内圆,落在胸前。中指以鼻尖相对.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
右手在胸四五寸远.柔住劲,不可稍留硬气。这是上肢运动的要求。而下肢以腰劲向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劲。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往,中气贯住.上下全神,实有久用其动。
到这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左膝撑开.用缠丝劲白内踝外往里缠.缠到大腿根,合住劲。右膝外撑,里合缠丝劲.缠法与左腿同。双足踏实。前后呼应,动作连贯,动作变化相辅相成。
退中有进,前后兼顾。右足平踏左足前掌着地,用力。退步中两手欲前先后有相合、对称之意,眼瞻前顾后,做到撤中有守,守中有攻。3,左手往前发劲,右肘要后挣.右手往前发劲.左肘要后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