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心知与身知

1、太极拳的整体观,即是整体作业,大小动作做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主宰于心,意领形随,以内气带动,丹田带动,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整体运作。

如金刚捣碓第十一动,上步撩拳时,上中下同时到位;第十三动,握拳时,收腹、吸气、松垮、提肛、内外整体配合;懒扎衣第八动,一引两进要同时。

六封四闭第十动,跟步推掌的同步化;掩手肱拳发劲时,力起于右脚跟,行于腿,腰为枢纽,丹田带动,发于右拳,这种意、气、力的整体配合,体现了全身一动无有不动整体观。因此,做到“心知”首先是细心研究周身如何配合,使动作协调一致,防止“单摆浮搁。

2、阴阳相济论,练拳时要明白大小动作都是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对称平衡,对立统一,以及往复折叠种种的阴阳关系。如阴阳对称,即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对称协调、平衡。逢上必下,提膝必沉胯。金鸡独立左掌上托右手下沉,提左膝沉右胯。

后一个动作收势,手下沉身体上升。如逢前必后,掩手肱锤右拳冲左肘后击,六封四闭前挤时命门后撑的前后对称。如阴阳互包,开中有合,白鹤亮翅定势,斜行定势都体现了开中有合,两臂开了梢节合。

合中有开,初收上托时手合肘开。庇身锤第七动肘合拳开表现出了合中有开,阴阳互包阴阳相济的哲理。

如柔中寓刚,刚中寓柔,掩手肱锤蓄劲时的轻柔,缓慢,吸气时的聚合,发劲时的整体螺旋劲,那种无坚不摧的惊炸劲,处处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独特的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练拳中虚实互换,实为虚的根,虚为实的根

如阴阳互根,在练拳中虚实互换,实为虚的根,虚为实的根,左蹬脚,右为实左为虚;右蹬脚,按重心来讲,左为实因左腿是支撑腿,右为虚都符合阴阳互为其根的道理。如阴阳折叠,拳论云,欲向上,先向下,欲左先右,有前必有后。

斜行第五,第六动,指裆锤二三四五动,退步压肘二三动左右折叠劲。初收第四五动,双震脚第八第九动上下折叠劲;六封四闭的前挤后撑,金鸡独立的欲上先下,有上有下。

裹鞭炮的欲开先合右左擦脚的欲合先开都体现折叠劲,陈家沟传的一句话:“不懂叠法枉徒劳。”体现反者道之动,声东击西的技法理念。

3、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螺旋运动是陈氏太极拳的主要特征。练拳时要注意运用四肢的顺逆缠丝,胸腰左右旋转,周身的立体螺旋,阴阳变化都是螺旋式的。

比如金刚捣锥动作一两手下塌是否逆缠,身体是否微右转,两腿是否做到右顺左逆,手下榻时顶劲是否上领,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是否螺旋运动。

再如掩手肱拳发劲时左腿是否顺缠,右腿是否逆缠,腰是否左转,是否开胸,是否做到沉左胯翻右臀,两手是否走出逆缠的螺旋劲。练拳要时刻体悟螺旋劲无处不在,体现无处不缠丝,无处不螺旋,非圆即弧的道理。

三、懂劲道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实战,武术的精髓在于懂劲。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得好:“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也说过:“不讲招法,不懂劲道,总是空架子。”太极拳唯有招熟懂劲之后,才可以把握其本质,掌握其精髓,达到神明阶段。

所谓懂劲,就是要明白每个拳式每个分解动作中包含了几个具体而鲜明的劲点、劲力之源、劲路变化、劲力结构,乃至敌我双方所处的方位、角度、彼此应对的不同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等诸多内涵。也只有招熟懂劲之后,才能使拳架和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更规矩。

只有把握了拳架、招法和劲道之后,才能达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招熟劲明加上刻苦练习,功夫才能上身。如何才能懂劲?通过“拆拳讲劲”弄明白劲别、劲点、劲源、劲路、劲力结构、外形与内劲的统一。比如金刚捣锥这个式子,有十五个分解动作,第一动一个塌掌根的劲(采劲,技击时直接抓住敌人的手腕下采;解脱劲,技击时敌人抓我手腕时,我迅速下塌解脱。)第二动前挤上棚劲。第三动引化(挂劲)肘拿。第四动采劲,第五动左棚劲(也可以是拿法)。

第六动下塌劲外碾劲右捋劲左肘合四个劲。第七动左膝上撞劲,第八动下塌,左掤劲。第九动下塌劲上托劲左捋劲左肘合劲、左脚蹬劲(插、套)。第十动右手拿、左尺骨采劲、左腿崩、左肩靠、左肘进击、左手腕合劲、左膝扣劲。第十一动左掌撩、右手戳、右脚踢。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