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力由脊发”之说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习练武术就得懂力由脊发之说,我们今天学学太极拳“力由脊发”之说,太极拳理论有详细的讲解。太极拳是一项以腰为轴的运动,腰脊的力量是太极拳发力的基础,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力由脊发”之说

太极拳拳论中有力由脊发之说,不发力就不能称作拳,现代人虽然将太极拳当做养生拳练习,但是太极拳不仅是单纯的健身养生术,而是健身和武术合为一体。

有些所谓拳家,一味讲究松空轻柔而不用力,其法娱乐无妨,用之则馁。乃是不明太极阴阳互易和阴阳相济之理,误人害己,谬之大矣!

太极拳柔显其外,刚蕴其内,刚柔相济,并非一味地松柔不用力,只是要求自然用力而不用蛮拙之力。太极拳其用力乃是自然顺遂。撑合自然,均衡不偏,外撑内抱,上拔下沉,自然而为,欲动不动,不动而动,触之即应,因动而动,随动而变而不妄动。

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要求用以不用力,有些人偏面的认为,太极拳是一项不用力的拳,完全不用力还是武术吗?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太极拳是被动拳,而不知其拳慢练快用,背练顺用,形慢意快,意动形随,不快而快。不力而力,不速而疾,慢中见快,被动中更加主动。太极拳讲究技巧,但技巧是以功夫为基础的,不讲功夫而单纯地追求技巧,就失去了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的灵魂仍然是练力、用力和发力,只是用力和发力的方法有别于他拳。拳论中所述的“极柔极刚极坚强,无坚不摧”是太极拳的本真,松柔只是太极拳入门的方法、训练功夫的手段及外在的表象和应敌的前奏(也可称之为化解敌力的方法和手段)。

太极拳是绝不可能做到“无坚不摧”的

若没有力量,太极拳是绝不可能做到“无坚不摧”的。借力打力,是任何拳种都要追求的,不惟太极独专。借力亦是有条件的,不能凭空想象,实际运作要看双方的技术层次水平和反应能力,若要借人之力,更要技高一筹。

力量是学拳的基础,天下没有不发力的拳,练太极拳的关键是会灵巧的用力,用好力,力不虚发,发则必中,中则必果,也就是常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去拙力,增活力,所以劲也,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力量、速度、反应基础之上的运化,太极拳亦莫能外。没有力(劲)、不用力(劲)、不会用力(发力或发劲),终生不入太极拳真功之道。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论述,实际上非无力不要力,只不过是对招熟、劲活的一种体悟,不过就是行拳交手中不较劲、不努气、不用拙力而已,也仅此而已。太极拳若不经过力的训练,就不知道力的劲道,想达到“不用力而有力”的效果是绝不可能的。

力虽有先天力和后天力之分,但拳中之力仍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拳中所说之力。不经过结合实际的有效的训练。只是凭空想象,不会有力的增加和感悟,所用的力也仍然只不过是自己的先天本力而已。

对初学者来说,“用意不用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对其只能要求不用僵拙之力罢了,拳者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练出了拳中之力,有了拳中之力,会用了拳中之力后,你才能会不去主动想力,也只有当你对自身的力和对敌方力都能运化自如了,你的力这时才会随你的意识或意念走,才会顺力而为,不力而力,随意而发!也只有这时你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用意不用力”,才能做到所谓“意到气到力自到”的太极真功之境。

传统太极拳讲究劲,也不否认力,其本身就是学习和研究用力的学问。拳论中不仅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要求,更有“力由脊发,步随身换”的说法。

在传统的武派太极拳中就有“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及“两股有力、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的各种论述。

前人对劲、力虽有分说,其意稍有微别,但实际上劲力不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有人说“劲活力拙,力僵劲巧”,但仍然是主观的评判,而未必尽合实际。

力可拙,劲未必不笨,如人们平时所说的某某“笨劲大”就是指拙力,又如,在拳中所说的“整劲与整体力和内劲与内力”的内涵就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再如,拳中所划分的“柔劲与刚劲,明劲与暗劲,化劲与打劲”,也只是用力大小隐显与快慢轻重的区别,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若说得再透彻一点,“劲乃是用力多元化的运化”,即“组合用力”的活化而已,也不过就是说:“劲是对力量的运用”。

拳者,亦打亦化,化是打的手段,打是目的,太极拳亦然。拳者制人而不制于人。要制人不能不打,要打就不能不发力,发力是打的基础,是太极拳用劲的灵魂,化是太极拳应敌的手段或方法,故在太极圈中有“能化则能打”之说。真正的太极拳乃是化打合一之术,只有化打不分,才能步入太极拳的上乘之门。

拳者若不能发力、不会发力、发不好力,则达不到“发劲似发箭”的效果。那么,太极拳之发力到底由何而发呢?此若不明,太极真功难成。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