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养生 祖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的关系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被证实,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缓解压力,修身养性,修复身体病灶。那么,祖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哪些呢?下面随着太极拳养生学习一下吧!

祖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养生的关系

太极拳在中华武术史上仅有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太极拳养生却不可小觑,中医原理是太极拳的理论依据,练太极拳能延年益寿。

在时间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在祖国传统文化中,中医学与太极拳则是其孕育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而今天,许多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继被实验科学淘汰,而中医学和太极拳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备受推崇。

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本身优势所决定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中医学所具有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与太极拳体系中阴阳转换、刚柔相济,动静相随的理念不仅符合现代人对于医疗、保健的要求,而且相较西医和国外拳术更显示出其本身的特点和价值。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符合人体构造,练习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络,使血液循环更顺畅,血液畅通则减少疾病。

倒不是说孰优孰劣。实验性科学固然看得见摸得着,经验性科学却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在实验性科学的发展的同时,肯定还存在着很多不全面的地方,而经验性科学往往没有具体标准,概念模糊,认识不够全面。我们唯有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和太极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深受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等古典哲学的影响,而太极拳更是结合易学阴阳五行的变化及中医经络学说、吐纳、导引等为一体的具有技击、养生、修心等功能的内家拳术。《黄帝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拳论》云“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二者都在追求着阴阳平衡的状态,在矛盾中寻求统一。

太极是通过不断地习练,从招熟到懂劲

不同的是中医药是以药物之偏性,矫人之偏。而太极是通过不断地习练,从招熟到懂劲,从一阴九阳跟头棍到五阴并五阳的妙手。中医与太极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因为都涉及到人体本身,关乎生命健康,又都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有一定互相参考的意义和价值。

太极拳重视阴阳变化,练太极拳阴阳可调整身心,同时还能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多种疾病。

太极拳重视阴阳变化

就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特点举例,中医学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且认为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生理上来说,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通过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组成了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一个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等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脏腑之间,有主升、有主降,有主宣发、有主收藏。既有相辅相成的协调作用,又有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从而维持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间的动态平衡。同时形体和精神也是一体的,“形乃神之宅,神乃心形之主”,它们是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这是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观念。

而对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界,春夏秋冬,昼夜晨昏,地理气候等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与我们人体的生命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大的整体,这就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治病会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就像诸如木火刑金、风邪犯肺、思则伤脾等词语,分别涉及了多个脏腑之间的影响,外界六气对人的影响以及情志的影响等等,治疗也会从整体上辨证论治。而西医更加严谨和微观,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加具体和客观。

相较于中医学在医学领域的侧重,再看太极拳的理论更多的侧重于技击的用法和指导。能更好的掌握太极拳技击的要领,也就是更合乎规范的练好拳,对我们的拳术的提高和健康也就更有意义。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提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以看出对于太极拳来说,人的头颈、四肢与躯干也是一个整体,上下相随,互相配合的。类似于中医五脏属五行相生相克互相协调与制约的关系,太极拳也有虚灵顶劲和松腰垂臀的相互协调和制约。

顶劲有利于更好的松沉,松沉也有利于力沉脚底,使顶劲虚虚领起。类似这样的矛盾还有诸如手臂的掤劲和松肩沉肘(如懒扎衣)、手上的掤劲和含胸拔背(如搂膝的定式)、前拳(掌)后肘的对称劲(如掩手肱拳、玉女穿梭)等等,几乎所有的招式都是存在这种相互协调和制约的,也正是这些相互协调和制约的劲,在体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让我们的拳架沉稳松柔,肌肉高度协调,像弓一样在身体各处蓄势待发,在需要的时候爆发出整劲。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