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简述武式太极的内外与意气

前面小编已经和大家介绍了武式太极拳的桩功和身法要点,这些都属于基本功。下面小编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谈武式太极拳内与外、意与气的关系。请大家好好阅读,相信对大家以后的太极拳练习一定会有帮助。

武式太极拳内外关系的掌握,需建立在基本功熟练的基础上。

由外及内,练意养气

拳架练到规范熟练之后,就可以转入练意养气为主的“内形”练习,就是拳势动作和内气流传转贯注都要用意来指导。

武禹襄在《拳论》中反复强调了心和意的重要作用,提出走架要以“心为令”,“用意不用力(拙力)”,一期通过对意的强化训练,来加强本体感觉的灵敏性,连贯性,达到应感而动,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动必合法。

由此可见,心与意的作用非常大,不能被忽视。

实践证明,加强意的锻炼是提高运动技巧的需要,不仅被各家太极掌和其他拳术广泛重视,还渗入到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之中。

具体做法是:走架前站好无极式,心静神敛,身正体松,用意先在体内从上到下进行一次巡回检查,看身法是否合乎规矩,如有一处不合,即行改正,再次调匀呼吸,使之深、慢、柔、匀。

然后,用意来指导动作走架,每一动要意在势先,动在意后,如手向前按,要先有向前按的想象,想着手如何出,劲点落在何处,手就如此出,落在该处,做到眼随意动,身随眼动,步随身转,徜如此,势势在心,刻刻留意,不仅走架时会感到兴趣盎然,其味无穷,而且习之日久,就会如李亦畲先生说的那样,“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意与气的结合,对于我们呼吸的控制和把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意的指导下进行走架熟练后,就可进一步使呼吸也在意的指导下和走架密切结合起来,武禹襄把孟子的“养气”说引入到太极拳的实践中,提出走架打手要以“心为令,气为旗”(志为气帅)。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以直养而无害”。“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以达“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之境地。

具体地说,走架时呼吸要在意的引导下和拳势的开合、蓄发,进退起伏做到有机地结合,“外导内引”用外气调动内气,冲关过寨,流转贯注,疏通经络,分筋开穴,气血流盈,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

这样“外导内引”的养气法通常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循督、任二脉运行,走架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时是虚是合,气纳入丹田,在意的指引下,经会阴、过尾闾、循督脉上达百会、再沿前额而下,至于舌尖。

呼时为放为开,意从舌尖起。引气布于两膊,施于手指,并循任脉下降至于丹田,另一条是沿带脉绕行。吸是在意的指引下,气由丹田沿带脉分左右而抵命门(两肾之间,与脉相对),做到“三收”是为“吞”;呼时气由命门沿带脉分左右再运行至丹田,做到“三鼓”;肚脐鼓,手心鼓,脚心鼓,由气沉丹田,直抵足底通涌泉是为“吐”。

任、督、带三脉是人体的主要经脉,三脉如通,其它经络也将随之而通,经络畅通,气血充盈,不仅可强身健体,且为内劲的锻炼奠定了基础,但气循任督也好,沿带脉绕行也好,全都是意的作用。

武禹襄先生说:“全在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要听其自然,循序渐进,不可强行运气,致生弊病。

内外相合,越练越精

走架能在意的指导下,渐渐练到意、气、体三者合一,由“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身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后做到内外相合,表里一致,循此不断前进,当可越练越精,攀登太极拳的艺术高峰。

为了不断提高拳艺,做到“体和结合”,不能光走架还要和推手、单操(强化某些拳势的单独练习),“五行步”(一种单独练习的步法),无极桩、太极桩(二这一阶段要提高锻炼的质量。

在意的指引下,引导内气运行和练习化、发等技巧)结合起来练习,才能收效更快。

上一篇1/1页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