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简述武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传统流派之一,对于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需要了解每一个太极拳流派的风格特点,这对于增长自己的太极拳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武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太极拳的学习,重在特点的把握与运用,学习武式太极拳,我们就需要从它的招式特点入手。

一、式简技繁组织合理

武式太极拳的拳式动作简洁明快、术法分明、圈小劲捷,每个拳式都围绕着一个攻防中心,重在实用,不尚花法,不着意雕琢,不故做高深,拳风自然平淡,演练起来浑厚朴实,简洁洗练,给人以银碗盛雪,纤尘不染之感。拳式技法内涵细腻,体现出起、承、转(开)、合和八法咸备,五气顺布。

武式太极拳架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从“无极式”到第一个“云手”;第二段落从“高探马”到“更鸡独立”;第三段落从第二个“倒撵猴”到“收式”。

武式太极拳架可分为三个段落

这三段练习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的。

第一段落主要是使初学者学有规矩,懂规矩,练规矩。通过这一阶段学练,习者可对手、眼、身、步的基本要求及松、慢、圆、匀、外柔内刚等运动特点有初步了解,为学好太极拳打好基础。

第二段落的拳式大都是难度较大的动作,对腰腿功夫、步法要求较高。

第三段落是“温故而知新”。经过前两段落的演练,是比较吃力的,故第三段落起始时,重复拳式较多,结尾收势前才高峰突起,又是几个高难动作,拧翻走转,跌宕起伏,高潮收势。

掌握以上三段的要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武式太极拳。

武式拳式基本上是左右对称,有左就有右,如“懒扎衣”、“搂膝拗步”等。这种右均衡兼练的拳式结构,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养生,在技击上也可避免“一边倒”的弊病。

有些拳式限于人们生活习惯或生理特点,只有某一边的练法,如“搬揽捶”等,但在练习和运用上,左掌右拳交相运用,各有专擅,同样做到了左右兼顾,均衡对称。

武式太极拳架是由四十多个基本拳式组成的,而拳架重复拳式较多。如此安排,则是通过不同拳势的调度、变化,做到八面转换,全方位的练习亦是创拳者苦心孤旨之所在。

二、以心行气内外兼修

太极拳“动静相兼,内外双修”,习者不能只重外形规矩,致力于手、眼、身、步的修炼,还要重内在精神的修养,才可避免因后天之力用之过当,而伤中和之气。

故武禹襄、李亦等前贤在拳论中反复强调心、神、意、气的修炼,以求走架习拳贯彻太极阴阳之理,而收养身健体、陶冶性灵之功。

其要点是:以心意指导拳势动作。武禹襄在拳论中强调走架要“心为令”、“用意不用力(提力)”、“刻刻留意,方有所得”。通过对意的强化训练,加强感觉的灵敏性、连贯性,达到应感而动,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动必合法。

从心静体松入手。初学太极拳大都心紧身僵,故武禹襄提出走架要“身虽动,心贵静”。李亦畲进而阐明“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

静(心不妄动)而后能定(精神专注,目的明确),定而后能安(体态自然,从容不迫),安而后能虑(潜心研求),虑而后能得,才能有所收获。

此外,心静才能体松,由松入柔,“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练出刚柔相济的功夫来。

要善于养气。武禹襄提出走架打手要“心为令,气为旗”(志为气帅),“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以气运身,务求顺遂”,以达“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的佳境。

初学太极拳者应以自然呼吸为主,纯任自然,勿刻意控制呼吸,而勉强与拳势结合。身法正、拳势熟,呼吸就会和动作自然结合,做到“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化吸发呼”、“屈吸伸呼”,意识、动作、呼吸三者自然结合起来。

这时,外气调动内气,冲关过寨,流转贯注,疏通经络,气血充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且为培养内劲提供了良好条件。

习拳走架既注意形体修炼,又注意内在精神的修养,身动心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而不乱,如此认真演练,久之自然可内外双修,调理阴阳,内劲、外法均达上乘。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