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 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的身法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传统流派之一,学习武式太极需要我们重视对身法的学习和应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该如何学好武式太极拳的身法,相信通过下文的介绍,大家会对武式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身法,在任何一门武功都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也一样。
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身法正,练拳才易入门。身法乖张,不仅练不好功夫,反会弄出一身毛病。
武式太极拳开创者武禹襄针对练拳者通常容易出现的低头弯腰,挺胸腆肚,寒肩突臀,摇头野视,神无定向等弊病,制订出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分清虚实,腾挪闪战等十三要领和筑基要求。
对于这些要求,我们要加以理解和运用,才能使自己的太极拳有所提高。
正确掌握这些要领,是走架立身中正,八面转换,运化灵活,气势饱满的关键。
每一定势上下相对,头顶“百会穴”和裆部“会阴穴”遥相呼应,上下一线,前后相合,身前鼻尖,前掌指尖和前足尖“三尖相照”,上顶下沉,全身松柔,重心稳定,不偏不倚,八面支撑。
手有拨转引化之巧、控制发放之能。武式太极拳从实用出发,讲求手法灵活。活才能敏捷,气势腾挪,而无散漫之意。
对于活字的把握需要大家将基本功练好,这样我们才能在熟能生巧,自然也可以灵活运用。
在立身中正,腰为中枢的前提下,以人体中线为界,双掌既要各护半身各尽其责,不逾雷池(前伸不越前足尖,后屈肘不贴肋);又要左右相系,互相照应,护中用中。
既缩小了防地,又可使上肢各关节在引化拿发中常处于有利的活动范围,形成我顺人背的局势。走架则紧凑缜密,动度小而不局促,内收外放,小中寓大,包罗万象,隐括众长。
腿是人体根节,如步不稳,基础不固,走架打手势必上重下轻,犹如风絮漂萍,没有根蒂。立足不定,重心难稳,则身法散乱。
所以武禹襄在拳论中提出“迈步如猫行”,以求气实步健,稳固敏捷。两腿要分清虚实,但虚非全然无力,有预动之势;实也不是完全站煞,含上提之意。
每一举步向前,另一侧的腰眼微向上抽,用胯根托起举步之胯根。步起注意稳定膝关节;步落脚跟先着地,踏实后,再脚心、脚掌依次落实,膝、胯、腰也依次前移,“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弓步实足,小腿竖直,膝头对准足尖,不偏不倚,自然有力;后足微向后绷,膝弯既不挺直,也不过于弯曲,足踵不掀不侧,形成落地生根,下盘稳固,曲中含直,力由足发之势。身躯左旋右转、移步换形,实足足踵与虚足足尖犹如陀螺一样同时拧转,既稳又快,便于八面转换。
武式太极拳不少拳式是进步必跟,如“左懒扎衣”定式后,左腿屈膝站稳,右足足尖点地,膝头轻轻贴住左膝内侧,就像建筑工人搭的脚手架,竖杆下端再加一根戗棍,两腿虚实相生,合二为一,尾闾前送,将躯体稳稳托住。
武式太极拳对步法要求极严,总的要领是先明虚实,后知进退,进中有退,退隐进机,五行转换,三角为法,力求下盘稳,步武灵,自然安舒,得机得势。
眼为心苗,神发于目。武禹襄说:“神为扑鼠之猫”。灵猫扑鼠,动作灵敏,审势待机,蓄而后发,精妙处全在用神。
走架要目随手运,眼领手随,意之所至即以眼神贯注,务与手法、身法配合协调,起、落、进、退、屈、伸、俯、仰,眼神要有相应的变化。
定式时,要周身放松,神聚于目,专注一方,周身对向何处,眼神也直射何处,机灵自显。
运用眼神要自然,既不可怒目瞠睛,也不要眯目无神,更不可东张西望。走架打拳通过眼神传神达意,才能神不外散,而有圆活之意。
手、眼、身、步协调配合,互相为用,在立身中正,气势饱满的前提下,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左右相系,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家,走架练功自然身正势圆、渐臻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