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障碍性思维

来源: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出现情绪时,总认为是因为遇到的事件引起的,我们过这种事件叫外部环境。殊不知,除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有内部环境,就是我们自己是怎样解释或定义外部事件。

功能障碍性思维

梁红:您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心情往往趋向于跟着我们诠释事件的观点波动,而我们的观点都带有我们认识事物的好恶,往往又是失之偏颇,那就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以下为大家介绍我们常出现的认识偏差,也叫功能障碍性思维。

1) 全或无:看事情非黑即白。

如果成绩不够好,就是完全失败。

如果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就是笨蛋。

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就是完全失败。

如果不能够每次考试都取得100分,我就一定是没出息的人。

这次的加薪比上一次少,老板一定是不喜欢我,认为我办事不利。

作为一个员工是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的。

没有全面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2) 过度泛化:对人或事作出一个笼统而负面的结论。

我将永远不幸运。

因为在会上不舒服)我不具备交友的本钱。

应为会上甚少有人与其主动交谈)我不适合任何社交场合,我根本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

3) 读心症:即使没有他人在想什么的充分证据,你也武断地认为别人正在消极的对你并且你也不去核查一下或其他的可能。

他在想我不懂这项计划的重点。

看他的表情是不喜欢我。

4) 以偏概全:你集中于某一单一消极细节并完全相信其为事实。

(因为在会上不舒服)我不具备交友的本钱。

5) 选择性推断:你几乎只关注负性信息而很少注意到正性信息,不看整体。

因为一次考试得了低分,说明我糟透了。

6) 贴标签:你给自己或他人以整体的负性评价,不顾实际情况下结论。这是一种泛化的极端形式。

我是个失败者。

我一无是处。

7) 情绪化推理:你让你的感受支配了你对现实的解释,你假设了你的消极情绪肯定地反应事实。

我感觉到了,因此它肯定是真的。

尽管我工作出色,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失败。

8) 扩大问题的严重性或贬低成功经验: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

得了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得了高分并不说明我行,只是幸运。

尽管那次我幸运了,那只不过是一次偶然,下一次我就不会幸运了。

9) 灾难化:你相信已经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糟糕和难以忍受,以至于你不能承受它,而不考虑其他的可能结果。

如果我的同伴离开了我,我将无法生活。

我会心神不宁的,我会彻底没用的。

10) 个人化:你将消极事件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过失,而没有看到他人也有责任。

修理工对我粗暴无礼都是因为我做错了事。

11) “应该”(“Should”):你根据事物应该怎样而不仅仅依据事物是什么来评价事件,高估了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要是出错太可怕了,我应该时时尽力。

我应该完美。

我应该任何时候都好。

有时候会自我感觉非常好, 所以在恋爱中我们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这个时候旁人会理性的看待这个事情,他看到你的时候就会觉得你的智商现在没有了,你怎么没有判断能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就变成零了。

本篇文章版权归淮安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