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出名要趁早练拳要趁小

过去有些老武术家,看他们的一些照片,大都是罗圈腿,这或许就跟过早的刻苦习武有关。我们要把现代与传统结合一下,来培养新一代人,所以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练一些基本功,因材施教,早期培养。好静的就教教套路,好动的、活泼的,再适当地加上一些素质训练、器械训练、趣味推手等等。体质弱的就单独教一些养生桩功,培元固本,补先天不足,为以后打基础,不至于将来练伤身体。总之,此阶段一定切记不能练过、练伤,方法一定要正确。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十六七岁以后,就可开始加大练功力度,放开手脚大练一番了。这一阶段为人生中练习外壮功力的黄金时期,也是习练太极拳内外兼修功夫的黄金时期。

青少年期科学指导的重要性:

道家理论有如下之说法:男子在十六岁时,如果有高人直接指点或接引,即可借此天精生成之时,点透玄机,直接修成不漏之身,以成金丹大道。这个时期骨壮精满,只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会出现大碍。我们确实看到,有不少老一辈武术家和当代优秀的运动员, 17至25岁这个阶段,是他们的辉煌成就时期。

而现实令人气愤的是,社会上的某些所谓的大师、名师,对此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划地为牢,陷在对传统拳理的寻章摘句之中,只研究其玄,不研究其全,不能在青少年这一黄金时期,给予全面科学正确的训练指导,而只是片面盲目地强调“松、松、松”,搞得一些练了好几年太极拳的人,出门一推手一搭手就吃跟头。

就像拉过头的弹簧,松是松了,拳架也挺漂亮,就是没弹性,没有柔韧性,这就是说明我们在生产这个“弹簧”的某一个程序中,缺东西了,该增加他的韧性的时候我们没有增加,该靠紧来增加他的张力时,却没有靠紧,所以这个“弹簧”后就丧失了足够的力量和弹性,成了“废品”。

2/3页
24式太极拳太极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