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艾灸常识 艾灸养生

艾灸疗法 中医炙法保健的历史文化

炙法的特点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对于使用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果或效果不理想的病证,采用炙法,往往可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在防病保健方面,炙法的使用,也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如《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腕、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炙法的源流

传说“遂人氏”教人类钻木取火,火作用于人体则具有消除寒冷、温通血脉、舒展筋骨、解除疲劳等作用,所以人类是在无意识地接受医疗,这无疑是间接的保健炙。原始人使用火日益频繁,接触火时,火星溅到身体某处而灼伤,但去减轻或消除了某种疾病的痛苦,人们雇了这个灼伤的部位,当这种疾病再发时,试探性点燃枝条烧灼该部位,症状同样消除或缓解。这些疗疾的零星经验,日积月累,便逐淅发展为灸法。

现存文献中早的古医籍当属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其中《足臂十一脉灸径》和《阴阳十一脉灸径》主要论述十一脉循行、主病及灸法。另外、尚有《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其成书年代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先秦时期的医著。以上出土的四种古医帛书,详载了古人对于灸法的研究及应用,书中除艾灸外,并有隔物灸、加药灸等。灸法在当时已能治疗足小趾废、产聋、目痛、腰痛、肝痛、心痛、乳内廉痛、等近百种不同疾病。

书中除艾灸外,并有隔物灸、加药灸等

战国至秦汉之际成书的《黄帝内径》,其中也有大量有关灸法的记载,如《灵枢。官能》说:“灸之则可,刺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骨空论》也云“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大风汗出,灸譩譆。”《素问。血气形志论》则运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以上中见该书问世之前,灸法治病已相当盛行。

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大力但导灸疗治病,并采用灸法治疗某些热证,发展了灸法的临床适应范围。他注重灸量,施灸壮数可多达几百状。孙思邈还将艾灸与药物相结合用于临床,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中载有隔蒜灸、豆豉灸、黄醋灸、隔盐灸、黄土灸等等。在当时已有专职的“灸师”之称,如韩愈诗云:“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此时灸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朝时,宋太祖曾亲自为太宗皇帝施灸,《宋史》:“太宗尝病亟,帝往观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也取艾自灸。”此事后人传为佳话。宋,王执中则著有,《小儿明堂灸经》、《膏盲腧穴灸法》、《西方子明堂灸经》等灸疗专著,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形成了独特流派,丰富了灸疗学的内容,此外宋代的针灸医籍中还有许多关于“天灸”、“自灸”的记载,就是利用某些刺激性药物,如毛茛叶、白芥子、旱莲草等贴敷于有关于穴位上,使之发泡的方法,它是不同于温热刺激的另一类灸法,宋朝的医家,对于灸法有很多创新和发明,著述也颇多,可谓灸法的全盛时期。

在明初成书的〈寿域神方〉中记述了艾卷灸法,这种方法后来发展为药末与艾绒混合制的艾卷熏熨的“雷火神针”及“太乙神针”等灸法。以后又产生了“桑枝灸”以及用桃木为灸料所谓“神针火灸”这些均可认为是古代灸法和熨法的结合运用。此外,当时还发明了灯火灸,即用灯草蘸油点火在病人皮肤上直接烧灼的一种灸法,还有用铜镜聚集日光作为施灸热源的所谓“阳遂灸”。

当时还发明了灯火灸,即用灯草蘸油点火在病人皮肤上直接烧灼的一种灸法

到了清代,在施灸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出现了针烧艾灸,隔面碗灸、磁缸灸等。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灸法也有很多创新和发展,诸如“燎灸”、“硫磺灸”等等,另外,还产生了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灸疗器械,如:“电热灸疗仪”、、“激光针灸仪”、“热流喷灸仪”等,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灸法的内容,而且对灸法治病防病作用原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灸法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我国古代人民从病痛中发现及医者们的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付出了多少代人民的生命啊!灸法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当前,灸法与针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2000年全球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已将其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民间疗法之一,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生来我国学习此术,并在世界(早在公元541年针灸术即已传入朝鲜半岛,公元562年传入日本)各地传播使用,灸法及国之瑰宝,其广泛使用,必将会对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艾灸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从古代就开始出现的治疗及预防的方法。从上文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艾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保健身体,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