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是攻守兼备的拳法
太极拳是攻守兼备的拳法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遗产,是武学文化内涵之精髓。我们在全面继承太极拳文化的发展中,不能丢弃太极拳的武学本质。
在完善其健身养生作用和表演娱乐功能的同时,我们更要恢复其拳学的本质内涵。
我们若站在武学的角度,历史地、客观地、公正地看待太极拳。
太极拳不仅仅有健身作用,健身只是其功能的一个方面,太极拳乃是健武一体、攻防兼备的武术而非舞术和健身操,更不是什么被动拳和软棉花。
太极拳不是不打,更不是不能打,而是不随便打,不盲目打,太极拳之打首先是要保护好自己,使自己不挨打或少挨打,其次才是打,打就打好。
所以说,太极拳之打乃是善打之打,是化打合“‘的打和恰到好处的打。
为能更好地说明太极拳本身的攻防合一的技击功能。
下面我们简要地举几个太极拳中的拳势动作略加分析,便可知太极拳乃是攻防兼备,化打合一的拳,而不是一味地化或只化不打的被动拳。
一是搬拦捶
如敌用右手直拳击我胸腹,我则在左手拦化的同时右拳直出反击其胸腹或肋。。
二是蛰龙探爪(有的拳可能无或有其他称谓)
当敌以右手直击我胸腹时,我则以左手盖拍其手,同时右手探盖其头面或拍击其胸颈。
三是玉女穿梭
若敌人用右手或左手劈砸击我头面,我则左(右)臂穿拧外旋上翻,同时进身以右(左)手击其胸腹或肋。
四是云手
敌若以右手撇击我头胸,我则左手旋接,同时右手颤击其肋或腰脊。
当然,以上只是就拳势而作的一般分析,实际变化要比分析的多,还要灵活得多,反向亦然。
另外还有十字手、抱虎归山、野马分鬃、搂膝拗步、闪通背、倒撵猴、射虎式、金鸡独立、蹬脚、摆莲腿、撇身捶等等,皆是化打合一,攻防互用互济的招式。
化的同时即打,或打中有化、化中有打,进也打,退也打,攻防兼备,化打合一。
太极拳的攻防之道,除化打合一外,与其他拳术比,无非是在“坚刚”的外面多了一层“黏糊劲和肉头劲”。
所谓“外柔而内刚”,使动作更加圆润且富有弹性而灵活无滞,并使其“坚刚”的作用发挥得更大更顺畅而使敌更难以防御而已。
所谓“无坚不摧”。所以说太极拳用技,方圆互用,虚实不定,刚柔互济,化即打,打即化,出手便是。
但初学应用者可分化分打,先化后打;而成手在有了“瞳劲”的功夫后,则要合化合打,化打合一。
所谓“半圈化半圈打”,化打只一瞬,硬则化,化中打,软则欺,打中化,软硬不吃,攻防合一,进打进乘,退打退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太极拳与其他拳相比,确有自身独特的训练方法,但太极拳的松柔绵软只是其风格特点而非其本质,松柔绵软只是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和终极归宿。
松柔绵软不过是太极拳走向功夫高层境界的桥梁和纽带。
真正的太极拳,乃是松而不软,刚而不硬,外柔而内刚,形不妄动,一气贯穿,内外相连,上下相随,劲藏于内。
刚不外露的拳,其拳兵不厌诈,劲由内换,绵里藏针,棉里裹铁,不动如山,动若雷霆,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