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内气与肌肉的关系
太极拳内气与肌肉的关系
内气源于脏腑,行于经络,布流周身,这是人体的自然生理现象。
练习太极拳要维护、掌握和利用这种规律。
内气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动作中出现丢和顶,内气便受阻。
内气输送到经络,由经络渗透传导到肌肉,肌肉,就是采用陈氏太极拳的锻炼方法,使脏腑产生的内气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否则,练习时不明其理,不知道遵循法则、克服丢顶的弊病,仍用拙力。
轻者练习感到别扭,影响内气的贯通,拳术水平不能进益;重者将会导致内气回流,使器官负载,影响脏腑的正常活动。
有人练习后感到胸闷倒饱,皆为内气回流所致。
古拳谱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内气与肌肉的关系如同雷管与炸药的关系。
雷管本身没有多大爆发力、爆炸的主要力量是炸药、可是炸药没有雷管来引爆不行、不按适当的比例也不能充分发挥炸药的作用。
练太极拳时出现丢顶、肢体互相矛盾、力量互相抵消、内气不贯通、发出来的劲为零断劲、就如雷管和炸药的比例不适当、炸药不能完全引爆。
怎样发劲
古拳谱中说:“身如弓弦手如箭”,“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稍”(这里的“手”和“梢”并非局限于“手”和“四梢”,而是指击点,因为太极要求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
例如:掩手肱拳,腰向左转、往上贯穿背、肩、臂、右拳随着腰的旋转向右前发出。
往下贯穿胯、腿、足,足踏在地面上产生反作用力,使其先由腰传导到足,再由脚向上通过腿、胯、腰、背、臂,发于右拳。
重心快速前移产生惯性,摧动右拳向前发。
只有意识指挥,内气贯通,才能在发劲的一瞬间汇聚全身的力量发在右拳,(发右拳时左肘尖向后发劲与右拳对称,保持八面支撑的身法)。
如果右肘发劲,屈住右小臂,突出右肘;右肩发劲,放下右臂突出右肩;右胸发劲,松下肩臂,突出右胸。
发劲是汇聚周身之力突出在出击点上。
在对抗技击当中,对发劲的时机和部位决不可忽视。
在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因势利导、得机得势,将劲在适当的时机、发在对方要紧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