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练太极拳需要做到静心定意

二十一世纪是健身养生的世纪,太极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养生运动。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源于《易经》,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武。

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康复与医疗作用。但练好太极拳,首先就要从无极开始。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

所谓“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极拳是内家拳,以修炼内功为本,以虚静为本体,以清静为极致。所以“静”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

太极拳中的静,包含着敬、静、净

习武先修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是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石。要敬拳、爱拳,用恭敬之心去对待太极拳的学习,要对古人与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尊敬传道解惑的老师,尊重他人的指导指教,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从思想意识上,先将心静下来,锁住心猿栓意马。通过调心、调身、调息,排除杂念,放松身心,以一念代万念,渐进忘我虚静之状态。只有让心灵保持空明、宁静,不受欲望的扰乱,方能达生命明智、本真的状态。

思想意识上,干干净净,不带固有认识观念、好恶之心去学习。身心空空荡荡,才悠然自得,心静自然。只有内外通透,无一丝杂念,把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拳即是我,我即是拳,拳我合一,方能在行功走架中,体悟“静”的妙处。

只有敬拳,才能使身心静下来。心态决定结果,抱着一种无所谓、漫不经心、嬉耍的态度去学习、练习太极拳,是不可能心静气平的。只有身心俱静、心平性和,才能感觉和体悟到身体内外的纯净,阴阳平衡,使气血经络畅行。

无极状态时,身心平稳、无欲无念、虚静无为。意动时,全身上下处处要松静,一处不静一处不松就不能正确行拳。在行拳走架中始终贯穿松静的状态,不要一动就丢了松静。

心情浮躁,身体四肢僵硬,都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对身体无益,同时也是提高功夫一种障碍。

在行拳走架过程中,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胯带动身体四肢运动,只有这样才能松静轻灵,动作如行云流水。 此时,呼吸平稳、均匀、细长,在松静缓慢之中,身心平静,练完拳后,满口生津,心平气顺,精气神特别好。

“拿住丹田养生,拿住丹田练拳”,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走架,都要“想”着丹田、“听”着丹田、“看”着丹田,三性归一不离丹田。

这样丹田就有一种意识、一种感觉,通过练丹田,产生丹田内转,让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思想不走神,这样人的心就能静下来。

太极拳讲“静”,在每一步的练习中,“静”无处不在

有些人并不重视基本功练习,认为可做可不做,敷衍了事。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有三:其一,心不静;其二,认知的程度不深;其三,动作不规范。

不重视基本功练习则会在练习套路中产生病痛,影响锻炼与健身效果。虽然基本功练习枯燥无味,了无兴趣,俗语云:“基数不牢,武艺不高”。

此时应静下心来,排除妄想,安心静气,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认真巩固和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既练了功又练了心,套路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单式练习中要牢记:严格学习手、眼、身、法、步,用心体会。否则一处不对处处不对。所以必须虚心学习,耐心体会,只有不急不躁,多学、多练、多想、多问,方能学规矩、达标准。

此阶段需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里能平静了,身心才能放松,才能去感悟,去改正诸多毛病,减少误差,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