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的缠丝理论如何理解
动者生阳静生阴
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精华所在。陈家拳谱中讲:“动者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太极拳,缠法也,大缠、小缠、进缠、退缠、上下缠、左右缠、里外缠、顺逆缠……。”这两首陈家歌诀,充分证实了太极拳运动主要形式是缠丝。
太极拳的缠丝劲,主要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以腰为主摧动肢体做螺旋缠丝屈伸、开合、进退、收放的特有的螺旋弹簧劲。
拳论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这种螺旋的弹簧劲以快速的直线发出就是太极拳的发劲。这种发劲的直线中隐藏着不可估量的螺旋缠丝。
内气越足、速度越快、劲力就越大。就象现代的枪,扣动扳机,子弹从枪堂中射出的螺旋劲。因子弹射出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肉眼看不见。
也好象以前农家妇防线抽出的棉线是一条直线,但直线中有一种螺旋缠丝劲。根据现代科学家的验证,射出的螺旋劲比直线劲相差十倍。
螺旋缠丝劲从健身方面来讲,对全身各个器官系统机能都可以得到均匀的锻炼。太极拳缠丝运动是一种独特的体内按摩,一动无有不动。
掌握了锻炼方法,一动无处不缠丝。体内的运动就好象现代的洗衣机一样,保持清洁与干净,增加全身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力,这样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祛病提神。
怎样才能练好陈式太极拳,掌握练习缠丝呢?首先要懂得缠丝的运转方法,由简到繁,同时要理解练习的要求。要周身内外协调一致,先由外形开始,简单练习外形圆的运转方法,也就是手的内外缠法,顺逆缠法和腿的左右虚实变换的外 内缠的手腿开始。
运转时应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摧腰的以外形引内劲的缠法,只要长期练习内近引动后,那就将圆的缠法溶化在体内,以内劲摧外形的缠丝法,就要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这就是以内气摧外形,周身一动无处不动,无处不缠丝。
螺旋缠丝不管沉肘转碗,转肘松肩,松胯转腰……等理论精典,语言上难以表达尽述,只有亲身实践、演练,才能体会其奥妙。
关于“抽丝”一词是比较抽象。单讲“抽丝”可能使人们理解,甚至会误解。从太极拳精句来讲,陈式太极拳讲运行螺旋缠丝,就是“缠丝劲”杨式太极拳运劲如抽丝,就是“抽丝劲”。我理解陈、杨太极拳是一脉相传的,由于时代的变迁,杨式太极拳有继承也有发展,久而久之定型为一派。
杨式同样也继承了陈式的理论精典,换个名词罢了。象六封四闭——如封四闭,白鹅亮翅——白鹤亮翅,揽插衣——揽雀尾……
两种丝线的形成
“螺旋缠丝”和“运劲如抽丝”其意思相同,也是一圈由大圈到小圈,从大缠到小缠,从运行到运用一句完美的精句。
练太极拳没有“抽撤之形”(就是来去的直线意思),没有“提拔”之意(就是上下直线的意思),抽撤——来去,提拔——上下,都是太极拳中要克服的毛病。
要求浑然一圆。所以有些练太极拳者没有亲身目睹体会,如果将抽丝理解为来来去去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运劲如抽丝呢?应该首先了解丝线的产生来源及形成。
丝线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吐丝的虫叫蚕,通过近一个多月的成长达到身躯透明发亮即成熟期就开始吐丝,吐出的丝缠绕为鸡蛋形状的叫茧,再通过人工加工将蚕茧抽成没有带劲的丝,再变成带劲的丝线。就可以再加工变成绫罗绸缎作出各种衣料及家庭用品。另一种是农户种的农作物棉花。
棉花是通过农夫的种植到成熟再摘出棉花,再由农妇多道工序,再将棉花变成棉 ,棉 再通过纺棉车抽出带劲的线。
这种带劲的线看起来是一条直线,但线中隐藏着一种螺旋缠绕的劲,这种螺旋劲就提高缠绕,螺旋抽出来的,所以太极拳家就是根据这样的实践得出来的太极拳的理论精典。
这也正是陈式太极拳理中所讲的,圆中有直,直中求圆的道理。
天下太极是一家
总之,不管太极拳是螺旋缠丝,还是运劲如抽丝,都是同出一脉,流传于世。有道是天下太极是一家。都应该细心揣摩、加以研究。
增加功力及太极理论水平。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使世界人民都能够得到太极拳的益处,增加人们的体质,即修身养性之法。
太极拳的运动也正是:运动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长年不懈,意味无穷,其乐无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