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如何学习太极拳的五大步法
1、前进
此步法之中,含有弓箭步、逼步、连枝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45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向前腿的正前方。如搂膝拗步等拳式。
旧名“(上面坫,下面瓦)步”(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法,旧称这是太极拳的独特步法。
它的运行要靠后腿的支撑,是以足铲地 而出,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虚迈实放,即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
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运动量很大。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逼步,乃是旧 名,现不见有此名称。
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之。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舍去 不用。
连枝步,今已无此名称与练法,老架子中有。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 前足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45度。 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尖点地。如 高探马穿掌便是。
2、后退
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即印堂穴),属心经。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看,便会顺畅后退。
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足尖外移45度。踏实,曲膝下蹲,前足尖朝前,身体半斜向前腿方向。倒撵猴拳式便是。半马式,旧名后(上面坫,下面瓦)步。
因太极拳有进生退死的说法,因而拳式中向后退步,只有倒撵猴一式,乃是以足尖点地,足跟后落实。其余与(上面坫,下面瓦)步同,不过反其方向而已。
3、左顾
此步法中,含有碾步、撤步、敛步、斜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夹脊穴,属肝经。如欲侧转前进(向左向右均一样),意想夹脊穴往实足滂泉穴上落,身体便会自如地侧转前进。
碾步,是旧名,现已很少有此提法。凡拳势左右转换时,均以足跟为轴,足掌贴地随身而向左右移动,产生如碾之摩擦力,使不致发生前倾后仰与虚浮之病,因名曰碾步。
如揽雀尾、野马分鬃式便是,搂膝拗步与倒撵猴之前进、后退,在
左右转换时亦须用此顾、盼之步 法,老架子之搂膝拗步更为明显。 以上(上面坫,下面瓦)、碾两种步法,为太极拳的 基本步法,在运、接、蓄、发四劲之 圆圈内,均离不开这二种步法。
撤 步、敛步、斜步,均旧名。撤步是由 里往外开之步,腿须含有圆圈和开 的搠劲,如抱虎归山式便是。敛步 与之相反,为由外往里合之步,腿 须含有圆圈和合的劲,如十字手便是。
斜步,乃是左右斜挪之步,腿须 有上下相随之劲,如斜单鞭式便是。
4、右盼
此步法与左顾基本相同,除去碾步、撤步、敛步、斜步外,尚有一翻身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膻中穴,属肺经。如欲侧转后退(向左向右都一样),意想膻中穴并向内微收,眼神顺着食指往下看,便能自然侧转后退。
翻身步,亦旧名,乃是回身以脊背领起向后转移之步,如翻身撤身捶、白蛇吐信二式便是。
5、中定
这是太极拳中重要难练的步法。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丹田穴,属脾经。如欲身体稳定,只要意想丹田穴,或是命门和肚脐,立时就会非常稳固。
《杨谱•太极圈》云:“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这段口诀主要是论述太极圈的,但也涉及到“中定”,并对它有精到的说明。
一是指做到“中定”很难,二是说明在进退、左右的圆圈形“动功”中,也离不开“中定”,并指出“腰”与“项”的重要性。
因此,“中定”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定”,是指在习练拳架、定步推手和技击中的一种相对静态的
“中定”,它必须重心稳固,才能前后左右顺畅松活,攻化由心。广义的“中定”,则是指习练和技击中所有一切动作的运行转换都必须以“中定”贯串其中,练拳定势时更如此,并且要做到“圆之出入,方之进退”,才能轻灵沉稳,克敌致胜。
属于前者的,有冲步、坐马步、钓马步、仙人步等。冲步,即今之独立步,因提起一腿有上冲之势,故旧名冲步。金鸡独立拳式便是。坐马步,今无此称,因如坐马形之双沉步而得名。
要圆裆合住劲,单鞭拳式便是。钓马步,今称马步,因此式是左右倒换虚实的坐马步,似以旧名为妥贴,云手拳式便是。仙人步,旧名,今称丁虚步或虚步。要上拔、内收、下沉,裆须圆,并有内合之劲。
白鹤亮翅拳式便是。总而言之,要直正做到太极拳之“中定”,必须顶悬身正,腰松活,足沉稳,怀有平准之仪,两手如轮之旋转,不丢不匾,不项不抗,沾、粘、连、随,缓急互应,方圆相生,周身一家,内外相合,前后左右,无不运行如意,需要久久揣摩研究,方能领悟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