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学习必经的两个阶段
太极拳的学习是讲究过程性的,我们在练习当中要明确自己处于何种阶段,才能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太极拳练习所必须要经过的两个阶段,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实践中也能得到提高。
一、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太极拳的练习,与我们身体的筋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
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需要大家慢慢体会。
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
《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
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习中必须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
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二、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
《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
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
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
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
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
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
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