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简析太极拳拳理身法的基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佳的养生运动。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很多,太极拳的特点是中正安舒,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拳理身法的基准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熟悉太极拳理论,否则会导致练习的误差。正确的练习太极拳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错误的练习会伤到身体元气。

在此之前,亦曾造访过一些太极拳名家,同时,对国家规定的《42式太极拳、剑竞赛套路》录像资料进行过细致分析研究,均感到在“尾闾正中”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臀部后突,左右摇摆,周身上下的劲气以腰脐为界似乎断成了两截;胯向前挺,小腹上翻、犯僵硬之病而无沉着园活之气,至于太极拳在群众性普及活动中,这两种毛病不仅显而易见,并已影响到胸部、头部、手足正确运行。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太极拳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这类问题,在专业运动员竞赛和教学中尚未引起应有重视,当然也必将影响群众性太极拳普及质量的提高。

太极拳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什么我们要将“尾闾正中”作为一个重要问题,专门加以探索?这个问题还必须从太极拳的根本意义上来认识。

何谓太极拳?概而论之,太极,是人体内在物质所产生的辩证运动;拳,是肢体动作的外形运动。没有内外结合的修炼,只能称作法“太极操”。

当今有很多人将太极拳当做太极操练习,其实这是错误的,不仅达不到健身效果,还会伤害到自身的身体健康。

在人体内在物质运动方面,古人多讲“行气,运动”,限于古人有艺不轻传之训和祖国医学在解剖学方面发展缓慢,很难从人体骨骼和人体力学上完备阐释。

因而,在拳理方面,对于身法的论及,是为“尾闾正中”与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要领,放在平行的位置上提出的。实际上身法的理论是直接体现了“太极”所要求的人体内在物质辩证运

动。追究“太极”的内涵与精义,必须从身法入手;而探求身法 之理,连接人体周身上下的“臀尾”,实在是一个关键的中心环节。

离开了“尾闾正中”,也就不能做到各家拳论共同强调的“腰似车轴”、“立身中心,支撑八面”,那么行功走架也势必失去规矩尺寸。运化发放也势必失去了支撑。故此,我们认为,只有“尾闾正中”作为拳理身法的基准,才能领悟到太极的精义。

练太极拳的好处

一、强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

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二、养肝

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

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太极拳的呼吸是非常有特点的,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心肺功能。

三、健脾

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

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