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 论太极拳推手“文练”的意义
太极拳集合了武术与文化于一体,我们今天要探讨是太极拳推手文练的意义。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太极拳的特点灵活多变,下面随着太极推手练习起来吧!
太极拳推手“文练”的意义
练太极拳推手有助于修身养性、强身固本,传统传统有文化与武练之分,文练又被称作文功,属于行功技法,其性为阴柔,主要练的是内功。
通过文练,可舒筋骨、活气血、平稳人体阴阳。下面一起具体来看看什么是文练。
太极拳的文练,是指通过意念、呼吸与动作、速度的有机而合理配合,练精气神意。文练法,是内家拳修炼中高层次练法,因其主修“内”,即“内练一口气”,固初看上去,肢体动作显得舒缓柔和,松活圆转且又沉稳。
文练一般不表现出快捷紧凑、刚劲外形,更没有明显的发劲动作,虽然与现在流行的太极圈健身法相似,但是其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太极拳的健身练法,仅仅强调动作外形的“规范化”,缺乏技艺底蕴,经不起推敲。而太极拳传统练法,不仅每招每式起承转合要讲究,更注意意念与呼吸配合、呼吸与动作协调、动作与速度相应。
因此,一般的太极拳健身练法,虽也能通过精神内守、肢体放松、动作舒缓协调等起到一定健身效果,但毕竟不是武术上的“文练”,一般不会产生内气,甚至连汗都不出。
出汗是练出功的标志之一。练功出汗与因天气热或其他运动而出汗,有本质区别的,它是营、卫二气作用结果。
文练太极拳以意念为核心,练出内气、增长内劲为主要标志,其目的是为了强身固本、防身自卫,是传统武术的一种修炼形式,但是和健身操截然不同。
文练虽然是以练内气为主,可是在行功走架时每招每式仍讲究技法,因此比单纯武练高级得多,虽为文练,同时又是高级的技击练法。太极拳的技击不是两个人搭好手后推来推去,而是散手。
推手只是一种训练听劲的方法,一般不能用于实战,故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太极拳和其它拳术一样,本质都是技击的,而且较技时不论对方使用拳种,也不论对方使用招式、从什么角度打来,都可以应战。
不过需注意的是,文练必须有武练为基础,特别是太极拳。功与技相辅相成,又互跟互生。功技并重是防身、技击必须遵循“功技合一”原则。
太极拳推手中的文武之道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是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的是天地,在太极中指的是阴阳二气。
这就告诉我们,太极生阴阳,是万物的本源。而“太极拳”是明末清初的产物,是明代拳家综合吸收了各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
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物理力学、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和物理学等科学概念。
太极为文,拳为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修炼太极拳为的是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
已故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先生说:“打太极拳,虽然习武,文在其中。”文者,体也;武者,用也。体为用之本,用为体之能。
“文”和“武”是太极拳本身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目前有人提出太极有 文练、武练之分,对此我不敢苟同。太极拳本身就是文武之道。只是练习或者传播太极拳的人是偏重于理论还是偏重于技击实战。
难道说只有文练才能舒筋活络,调整阴阳,才能气沉丹田,才能“势势存心揆用意”? 事实上,武练者对腰腿的功夫要求更高,同样要求打拳时“无人似有人”,才能在实战时“有人似无人”,这不就是势势用意吗?
练太极拳一定要慢,古话常说,慢工出细活,慢练太极拳能领会太极拳的精神要领及其中的智慧。
对太极的“文练”、“武练”争议之外,目前社会上对太极拳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个极端现象,一者偏于理论,以养生为主,过分强调“意、气、呼吸”,把太极拳引导为形而上,玄虚而神秘。
一者偏于实战,以擒拿格斗为目的,把太极拳趋同于散打拳击。前者偏于文,丢掉了太极拳武术属性中的“武”的一面,过于缥缈,空洞,所讲的意、气、呼吸等,都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说有多神奇就有多么神奇,无法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