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教学 太极运动中断劲的三个原因

太极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太极运动中断劲的三个原因吗?太极拳资料有详细的记载,习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较多,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运动中断劲的三个原因

习练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四肢,对器脏有按摩的作用,常练太极拳能提高器脏功能。

一意念的问题

太极拳的一个套路尽管是由许多动作组成的,但是我们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也就等于是一个很长的动作。我的老师曾说过,太极拳的一个套路,就像一碗面条,这碗面条不是许多根,而是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 我们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一辆汽车,只要汽车发动开始前进,中间不能出现停车再重新启动的情况,只能是速度的调整,一直到达终点。

练太极拳就是这样,动作之间的变换,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动作完成了,再重新开始下一个动作,这样想,就断了,是思想意识断了,动作也就出现了停顿。我们练拳应当是,把每一个动作的结束看成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这样就会不断劲,有连绵不断的感觉。

劲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有的人因为用意不用力,而一点力都不用,没有劲力的太极拳,就失去了武术意义。

二动作转换问题

太极拳的动作,有前进,有后退,从下肢看,它的主要变化就是弓步与虚步的转换,转换中必须放松,才有可能不断劲。比如:弓步完成,要后坐转换成为虚步时,有些人是用前腿直接向后顶,而这时的后胯,是一种不放松的状态,是顶着的,这样做不但是断劲,而且还会出现动作的起伏。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后坐之前,先把后腿的膝关节和髋关节松开再重心后移,这就不会出现断劲的现象了。所以,不论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者是平行步,在虚实转换中都需要先松开,再移动。

三动作不要出现棱角

前面提到的是腿上的转换变化,而太极拳的动作,除了腿上,在其他许多部位都有转换变化的问题。比如:手上的动作,由前推变为后带;野马分鬃,手分开后,转换为合抱;海底针变为闪通背中手的变化等等,都会出现方向的改变。如果不注意这些变换,都会产生棱角,也就出现了断劲。

解决断筋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直出和直入,在方向改变的时候,加上一个折叠转换,就能沿着方向继续延伸。

然后用一个微小的圆弧转接而成,如搂膝拗步的转换,前推的手不要随着重心的后移而立即缩回,而是继续前送,然后再松腕回带,这个改变就可以克服断劲现象,也就是老拳师们常说的欲前先后,欲左先右。这中间还要特别注意腰部的转动。

太极拳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势断劲不断,劲断神可接。”就是说动作的外形似乎完成了,但它的劲力还没有完成,如搂膝拗步,前推的手似乎到位了,但劲力并没有完成,不应当马上缩回,如果马上收回,劲力就断了。

又如42式太极剑有崩剑的动作,崩剑时,手的动作停止了,但剑上的劲力还在延续,如果这时马上收回,就断劲了。许多发力的动作都是如此,如掩手肱捶,发力动作完成的瞬间,拳似乎停止了,但劲力没有停止,还有一个劲力的延续。太极拳的许多动作都是这样一种似停非停的状态。

再看神的问题,练太极拳,神为主帅。许多老拳师,练拳神采奕奕,势动神随,随着他的目光,你会感到即使他的外形不动,甚至劲力也停止,但他的神态犹存。

所以,我们应当用心去体会,不但要把动作做得标准,而且,一定要用心练拳,神是始终如一的,要保证整套动作是完整的,精神饱满的,全神贯注的,而犹豫彷徨,低头、四处观看,都是断劲的表现,断劲则不能体现太极拳的完美和谐。

太极拳劲的平衡状态

一种是稳定的平衡状态

例如把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小球随时随地都能保持平衡。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保持立身中正,身体保持不偏不倚,上身才能施展的落落大方。

另一种是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例如把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圆弧形表面上时,只有把它放在圆弧形表面顶部正中的位置上才能保持平衡。

1/1页
太极拳教学视频太极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