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气”的滋养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要掌握气的运转方式。我们今天学习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气”的滋养,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常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拳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气”的滋养
气在人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气贯穿全身每个部位,即可以催血,也可以养血。
气与血的关系是以气为主,血为副,气为卫,血为营。人的一生全靠营卫。如果血不足尚可暂生,气不足则立陷险境。因此,滋养“气”是太极拳健身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太极拳讲究动作的柔缓、均匀、连贯、圆活和深、缓、细、长的呼吸。有利于胸部舒展宽松,使肺活量增大,纳取自然界中更多的清气(内气)。
人体的气分为清气和浊气,而太极拳养生就是将这两者之气保持平衡,两者若是失去平衡,人体就会失去健康。
清气进入肺部之后,有一部分与水谷精气合成为宗气,积聚于胸中“气海”上司呼吸;另一部分与水谷精气合成后,循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输入血脉,转化为营气,以运行血液。宗气足,肺部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就健旺;营气足,血液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器官就旺盛。
清气是先天之气(内气)的来源之一,元气在清气补充之时,又与水谷精气合成化生为元气、营气、卫气。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内气的摄纳是通过调整人体的自然形态和改变呼吸方式来完成的。
太极拳对身形的要求是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气沉丹田。这些要领实是对任脉和督脉的关注,以保持气血畅通。
练习太极拳要有正确的身法,正确的练习太极拳能打通经络,活血化瘀,气顺畅就会保持循环系统顺畅。
“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既头虚顶如悬,轻提百会;尾闾须中正不偏,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直线,使任督二脉之气畅通,营气则贯穿任督二脉输运血液,以营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会提得起则身体执中而不偏不倚,有利于气沉丹田。
“丹田”正是中医通常指的关元穴,其居处正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汇聚处,是经络的枢纽,会通于全身各组织器官。正如《太极拳使用法》中指出的“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
”所以气能入丹田,气就能调和,就能加强营气的运顺,化生血液以营养四肢躯骸。故丹田是传统养生术聚气凝气至关重要之处。
从运动生理机制来看,深长匀缓的呼吸使膈肌的上下活动幅度显著加大,不仅改变胸腔与腹腔的容积,加大肺活量,使体内气体交换能力加强,而且也对胸腔和腹腔中的脏腑器官作按摩活动,并使胸腔中负压大幅度变化,推动脏腑上下蠕动,从而使不随意肌组成的内脏也得到运动和锻炼,使组织内线粒体的ATP分解为ADP,产生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一部分作为机械能消耗,另一部分转化为能的特殊形式成为经络和脏腑之气(内气),并随血脉行运全身。试验证明,长期练习太极拳,对于消除肝脏瘀血,改善其功能有显著的作用;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加强心肌营养,也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内气的表现
一.双手十指发麻、发胀,发红
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由于长时间的有规律运动.长时间的放松及经络、神经有规律传导.会在人体肌肤中形成一个循环的传导路线。当这个路线遍及全身的时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气路”。此时人体在普通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硬劲、僵劲.就会被消化。
这种经络与神经在全身的传导,会明显地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会使传导路线中的毛细血管打开。特别是在“气“达四梢的时候,人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开放.十指乃至手掌就会发麻、发胀、发红。
二、小腹沉实
由于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内脏下沉.使小腹沉实。
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练习者可以身体放松,缓解压力,集中练拳的手,可以释放大脑疲劳。
三、呼吸缓慢并加深加长
由于长时间气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长,特别是在定式时,呼气缓慢且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