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含胸和气沉丹田是太极基本要领

习武之人对含胸和气沉丹田并不陌生,含胸和气沉丹田是太极基本要领,也是太极拳基本功之一。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轻灵,在练习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下面随着太极拳练习一下吧!

含胸和气沉丹田是太极基本要领

含胸和气沉丹田是太极拳中基本的两个要领,这两个要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关键是含与沉的认识和理解。

从拳学的实践体悟看,太极拳的要领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何以此说?因为,要领做对了就有,做错了就没有,所以,关键是方法的正确。太极拳的修炼,其实质就是掌握和熟悉要领方法的过程,若方法不正确,即使练一辈子也难入功成之门。所以说,把握要领惟方法正确在前,熟悉熟练动作在后。

因为拳是活的是动着用的,所以太极拳要领的把握,关键的问题不是站着不动如何,而是在动式中要不丢要领,必须把站式中所求之要领应用于动式之中。下面,根据笔者的切身体悟,谈谈对含胸与气沉丹田的认识,以资同好共研。

学习太极拳要求身体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也就是含胸的效果,可提高身体稳定性。

一、含胸

含胸有含蓄之意,实际上就是松胸,松胸的实质,就是隔肌的放松,由松而沉。含胸而不在胸,不是佝背凹胸之胸向内凹,而是胸平、肩开、背裹、头领、肩沉、背拔、胁张的膈肌的松沉。含胸在于裹背、扣肩、虚腋及两膀的内合。肩开腋自虚,腋虚臂自撑,臂撑背自裹,裹背肩自扣,肩扣膀自合,膀合胸自含,胸含背自拔,背拔则肩沉肘坠。

所以说,能含胸能拔背,能拔背能沉肩,能沉肩则能坠肘。沉肩拔背头自领,头领身拔膈肌沉,膈肌松沉胸即含,反之亦然。背裹、肩扣、腋虚、胁张、膈肌松沉,胸虽然未动,但胸骨自有上起内吸之感,这样就使胸腔得到了充分放松,不仅扩展了胸膛,加大了肺扩量,也使呼吸顺畅而舒展。

膈肌随呼吸的舒展沉降而鼓荡,使呼吸遂能加深,并对腹腔的压力变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含胸的主要作用是使胸腔大限度地放松,缩减呼吸的频率而扩大呼吸量,增加对身体氧气的供给,从而满足身体新陈代谢对氧的消耗,并通过呼吸的调整(主要是膈肌的张驰沉降)改变腹腔压力的变化,以适应身体运动和发放劲力的变化。所以,胸松气则畅,胸含劲则聚。

熟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修炼太极拳要熟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这样在练习中,才能使动作更连贯。

二、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感悟。气沉丹田是静养功和内家拳的独门要求,它与动作要领直接关联,与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等要领直接相联系,是劲力松沉的一种感觉,并非故意沉气所为,也并不是所有的拳都要求或必须气沉丹田的。现在,有些“挺胸收腹”的外家拳为了迎合时髦也要求起“气沉丹田”来了,其实这是一种绝对错误。因为,气沉丹田与挺胸收腹两者之间是不可相融的,前者为腹式呼吸,后者则为胸式呼吸,呼吸时胸挺气自横,气横则胸逆,两膀挂力,浑身较力,焉能有沉气之理?

丹田的练习方法

上贯法

当打直步冲拳的吐气开声,胃脘内的内气下贯丹田中的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腰中命门而出上贯百会,乃从腰脊、胸脊、脊椎整面而上,只有脊椎一线之内气经颈脊达百会贯顶。

其它则在夹脊部位分成两股,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

下贯法

与上贯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会阴返环跳,沿腿之阳面,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

这样,在直步冲拳的贯气法中,内气的运行分为三种线路。一是内气贯丹田,二是上贯,三是下贯。而此三种线路是同时存在的。

既达到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的内气之双重效果,又保证了“杀手休将气放怀”的不生喘满之效果,但要知道,练习时只体认贯气的感觉,包括贯气的线路之体认情况。

只体认做好吐气开声的贯气法。至于其它,就是全身的松静自然了。即只管吐气之呼,不管吸气,乃是秘诀。

以此吐气开声贯气法,修练百日,固气功夫定矣。再以本门宗技的各种攻防招法依此法而练习,达到每式攻防招法的气道畅通,贯气充足,则丹田气海的内气根固矣。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