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教学 讲解太极拳的以静养身

静是太极拳的特点,也是太极拳的核心,我们今天谈谈太极拳的以静养身之说。太极拳养生符合现代人养生观念,习练太极拳要做到心静体松,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讲解太极拳的以静养身

太极拳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养生思想,心静练习太极拳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主张以静养身,其实是自律养生的形体选择。人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者交摄互动,共同构成人的现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表现在物质层面,会因磨损和自然衰减而逐渐走向死亡。

即人的先天原神转向后天识神,所谓“识神用事(眼见美色,能不贪爱?耳闻妙乐,能不徧好?鼻闻磬香,能无恋想?舌尝美味,能无念想?身感滑触,能无欲望?)时时催人老”。

美好的心情能保持不老的容颜,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当然是心静,静能净化自身的思想。

那么我们体察天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以规范自律人的身心,让心志从识神用事,返归清净无思之境,其实就当下切断人体眼,耳,鼻,舌,身,意的无明流转,体会太极圆融宁静的境象,久之,自然心智洞达。

是不是就具有回归先天的可能呢?习练太极拳就有无极与太极的体证,以时时把握天道的根本节律。人的身体节律,即有气机的运行,又有血流共振与神志沟通,神静则气运生动,使人体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使心肾交泰,使无火之“炁”运发生机(易之所谓“生生之谓易”),就逐渐转向太极的意境了。

太极拳心静的养生作用

古人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性静者多寿”。拳谚也说:“心静才能养精,精足而气充,气充而神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心静能缓解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太极拳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使练习者身心感到放松。

心静有助于调节神经,通畅血脉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平衡阴阳;有助于引导吐纳,呼吸深长,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器官功能。心静能排除心理障碍,忘却忧思,没有得与失的顾虑,没有名和利的困惑,保持乐观情绪。

还能缓解紧张情绪,振奋精神,永葆青春,心静是养生健体的根本,如何做到心静呢?心静的方法很多。

首先要心正,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武德。这是每个习拳者应有的心理状态和基本素质。古人说:“仁者无欲,故静”。

因此,习武应以防身御敌、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弘扬太极文化、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更好地造福人民为己任。尽可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于他人的幸福之中。如此毫不妄念,不求静而自静矣!

思想高度集中,用意念引导动作。拳论曰:“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又说:“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因此,练拳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预备式开始就要摒弃一切杂念,把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把拳理拳法和套路的“意识”通过拳架的外在形式,循序渐进、工整规范地表现出来,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势随神移。

也就是说每个套路的肢体运动和神态变化,都是在拳理拳法“意念”引导下完成的。意念贯穿每个套路、每个动作,意念不息,动作不止。心静与“用意导动”是辩证关系:只有心静才能做到用意念引导动作;反之,用意念引导动作,能进一步做到心静。

心静能提升太极拳境界

第一,从养生方面讲,心静能防疾祛病,强身健体

古人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性静者多寿”。拳谚也说:“心静才能养精,精足而气充,气充而神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心静有助于调节神经,通畅血脉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平衡阴阳;有助于引导吐纳,呼吸深长,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器官功能。

心静能排除心理障碍,忘却忧伤,没有得失的顾虑。没有名和利的困惑,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缓解紧张,振奋精神,永葆心理青春。一句话,心静是养生健体之本。然后,从三方面着手做到心静。

第二,要心正

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武德。这是每个习拳者应有的心理状态和基本素质。古人说:“仁者无欲,故静”。

因此,习武应以防身御敌、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弘扬太极文化、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更好地造福人民为己任。尽可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于他人的幸福之中。如此毫不妄念,不求静而自静矣!

练习太极拳要心正,有的人知道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抱着打人的目的修炼太极拳,其终结果是一事无成。

1/1页
太极拳教学视频太极拳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