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内功心法 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及特点

这个动作就像是在使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其能将载中几顿的货车顶起来一样。

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的人体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结合经络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

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稍,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即运气)。

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它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

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

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确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

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火爆发力也无济实用。

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柔,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崩、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

从姿势上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E2: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

“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松肩,肘即沉、肩即松;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

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

《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

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运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结语: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太极拳内功心法已有了解,练太极拳内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在体内形成气流。将体内毒素排出,对身体有很大益处,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3/3页
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