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学 教你武式太极拳常用的基本功

武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汉族传统拳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武氏家乃官绅之家,不以拳术为业,极少授徒,而重自娱自研。虽然,继承发展了太极拳。自成一家,却因此而流传不广。

武派太极拳前辈教徒,都要初学者先练习基本功,等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学拳架。

常用的基本功

1.无极桩

类似拳架中的无极势。要求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

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2.太极桩

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高后低;两脚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法要求同无极桩,周身轻灵,务求自然。

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力量。

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3.前进步

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

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予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

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

4.后退步

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

接着,右腿向右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5.踩步

先站好无极桩,胯根微收,双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右手握拳,边外旋边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

同时,左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前下踩踏,左膝略弯,重心置于左腿;身躯微微左旋,右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右胁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

6.独立步

初学者站立时,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抬起,注意气沉丹田,足心涌泉贴地。

站立平稳,随着腰腿功夫的加强,可逐渐延长站立时间,支撑腿落胯屈膝逐渐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调换练习。熟练后,只用一指扶持桌椅。

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稳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钟,悬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转划圈,练习弹踢、膝端上顶等动作。

历史起源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爱武术,曾习杨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

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写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甥李亦畲,从1853年开始跟武先生学拳,秉承武先生文武双修、理法并重的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创的太极拳理论。

其后,又将其拳艺授予郝为真 (当时李先生与郝家是邻居)。从此,武、李一派太极拳便由郝家承袭相传。由于郝家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拳艺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数十年来此拳又称为“郝式太极拳”。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