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你不知道的运动误区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 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 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
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
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
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
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此外,还必须注意“不要使用无谓之力”即浮力免使体力分散,而减低动作的效果。练拳时,如感到身体上部胸背都很舒适,下肢腿部特别吃力,说明这一姿势做对了。反之,如姿势不正确,则气滞胸膈,浮而不定,对身体无益。
学练时,在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还须自己用心揣摩,认真练习才得收益。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经论: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尤应知道,盘整套架子,自始至终都要一丝不苟,顺乎自然求自然之理,进行运动着。
太极拳作为一项具有悠久传统的拳术,它的理念与气功有共通之处,讲究的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打拳心为主”。在练习时,应当做到意识高度集中、呼吸均匀顺畅,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到心静,如此才能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真正全身心地去打太极拳,不仅对人的身体素质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心平气和,心静如水,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好处并不亚于身体健康。
如果以音乐配合来打拳,人们练习时,招式动作上会不由自主地迎合音乐的韵律,心态上也不可能做到无视一切,尤其是不能做到忽视自己需要配合的音乐。
这必然会造成人的心态不能全神贯注于打拳这件事上,也违背了太极拳的“以气运身”的理念,从而影响练拳效果。
练习太极拳时,应当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去。至于配音乐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实更具表演意义,对于修身养性来说,功效却逊色了很多。
结语:太极拳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行云流水的招式间给人以美的感受,当中富含的神韵也是无穷的,太极拳的学习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提高与超越自我,太极拳注重修心,拳架练习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