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吴氏太极拳 教你如何学好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内功练法

吴氏太极拳内功修炼的三个手

第一步功法“以身变手”

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有“百日筑基”三年而成丹的说法。杨式太极拳在修练过程中的“以身变手”也是“筑基功”。在“筑基功”中,主要是以练“腰功”为主,时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里指的“腰”,不是裤带勒之处,而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通过对它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同时还可护展丹田气势(这是二步功所在锻炼的问题。

腰的作用,相信不用再做解释,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所在。

第二步功法“以气变手”

道家的“炼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炼丹筑基功。炼丹筑基要以下丹田为炼丹炉。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阴沉重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天元之气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气的修炼,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去积累。

第三步功法“以意变手”

道家的“炼神还虚”,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壮态。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

太极拳的第三步内功是“以意变手”。即练“神”。人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精、气、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充足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就旺盛。反之,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会表现为萎靡不振。

因此,精、气、神可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者之间又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吴氏太极拳内功修炼的两种方式

一、呼吸气—练杨氏太极拳内功的关键

马老师常说,陈氏太极拳的拳架是内功的功架,这也正结合了阴阳交合互生的理论,阴阳结合不断地转化增加了太极拳的魅力。

可见,陈氏太极拳中内外功是完全互通交合的。拳架的要领在无形中锻炼了杨氏太极拳的内功,而此拳内功的要求也正是练好拳架的基础。

杨氏太极拳的内功也就是丹田内转功,丹田内转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逆腹式呼吸,只有和谐的呼吸配合才能达到内气鼓荡的境界。

腹式呼吸法,在太极拳运用中是广泛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

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逆腹式吸主张吸气时气沉丹田而不飘浮于胸;呼气时要气发于四梢而不滞留于上体,反对呼吸时胸廓有较大的起伏。

所以,逆腹式呼吸对胸部横膈膜的上下运动要求就格外高。这也有利于对内脏的按摩和下盘的稳固,这与道家内丹功中把呼吸看成是养气功夫,与炼内丹的“火”也是统一的。

太极的真谛也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二字也就在“出肾人肾”之间,这种对于内外呼吸的感受、运用和研究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

即使是在以外家著称的少林武术《易筋经》中也格外重视呼吸问题,可见,天下拳理皆是互通的。我们要将其联系起来看待。

至于如何在打拳时配合以逆腹式呼吸法,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拳式而言,既要顺应自然,不可勉强为之,又要符合拳理,领会拳式的技击含义,基本上与“开呼收吸”一致,这也就是佳的“呼”与“吸”。

如果能在逆腹式呼吸的同时配合以道家小周天内力的运气方法,相辅相成,动静互养则效果更佳。

二、腹拳一练陈式太极内功的新思路

打腹拳,也就是用意念练拳,在以前武侠小说中也曾出现过,我把这种方法移植到太极内功的训练中,自觉效果颇佳。

通常,杨氏太极拳中没有静功,只有动功,而且是寓于拳架的锻炼之中的。所以,打腹拳就成为对杨氏太极拳拳架练习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但这种静功又是外静内动的统一,是周身内外的统一,这正应验拳谚中所说的“有人若无人,无人人打影”。

其基本方法是:行功之初与道家小周天功的要求基本一致,以意引气走过3个小周天后,双手、背部应感微热。

这时,就意注丹田,周身气息凝成一个立体旋转的太极球,汲取天地精华,同时在印堂、膻中、丹田和脊柱二十四节也各有小太极球相和。

意想自己百会、谷门成阳爻“一”,两肾命门成阴爻“— —”,周身形成一个离卦卦形。

逐渐,所有太极球融会成一个太极球自大脑松果体沿中宫线降至丹田,温养片刻,慢慢化成汪洋火海,诲中浮现一方绿地,有一人 (也就是练功者本人) 在丹田中缓缓打拳,方位面南。

1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