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40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劲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出肾入肾的内气鼓荡劲

太极拳讲究的是一起呵成。讲究的是气沉丹田,二是要“出肾入肾”,以使之“积精累气”、 “积气归神”,将凝聚的体能量升华成为太极内功的高能物质。关于“出肾入肾”,陈鑫拳论指出:“周身元气皆出肾,肾水足则气则壮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气之所生实始于此,归宿必归到此。”

又说:“命门者,肾也,中气之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出肾入肾是真诀。”从传统陈式太极拳行拳体验来看,太极拳不仅注重“长呼短吸”、“气随手出”、“呼出肺腑浊气而使真气下沉丹田”,催动腹内气息鼓荡起来,亦很注重静入动出,气运命门时时后撑,或在脊椎上领下沉对拉拔长中作气机调节。

这种注重丹田内气鼓荡、注重出肾入肾的内气修炼,充分吸纳了传统气功的修炼方式并在拳术中拳法加以发展,科学地解决了行拳与气机运化的矛盾,久之行拳中腹内如有温水摩荡、时有鸣声悦耳,行拳后口津泉涌、口齿生香、神清气爽、体舒心怡,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至柔至刚的刚柔相济劲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刚柔并济,先是由柔至刚,然后至柔至刚,完全的放松身体是太极拳基础的要求。

修炼放松要意念入静放松,心平气和,不要有拘紧、急躁、慌惶、忧伤等等不良情绪。要放轻手感,能轻才能松。手臂运劲要“轻如杨花”、“轻若鸿毛”,轻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要松开两肩、两胯四大块,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要注意沉肩坠肘,要以松腰松胯来带动每一个劲力。要在慢频率运劲中体会放轻放松。

在慢频率中平静心态,放松关节,使丹田内气从容鼓荡、从容凝聚而“积柔成刚”。要从推手中体验沽连黏随劲,从而准确把握放松至刚柔相济的感觉。

劲走圆弧螺旋的缠绕折叠劲

拳谚说:“要想打好拳,要把圈画圆”。拳论云:“太极拳,缠丝法也。” “不懂折叠枉徒劳。”这些拳论或拳谚都很好地概括了太极拳的非圆即弧、缠绕折叠、螺旋运劲的特点。

太极拳不仅运劲非圆即弧,往复折叠,劲走螺旋,绝无直来直去的抽扯之形,定式造型也要求处处棚圆、非圆即弧,而且“意念”也要圆,气势也要圆,要整体如同一个气势饱满的圆球,所发的劲力要像出膛的子弹,既有前进的抛物线路,又有旋转前进的螺旋线路。

八面支撑的对称平衡劲

大家熟知的太极图,中间以一条S线把大圆分成了两枚对立、对等的阴阳鱼,昭示了太极拳必须阴阳相济、阴阳对称、阴阳平衡的规则乃至规律。王宗岳拳论强调:“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何谓“阴阳相济”?

就是“阴”和“阳”既对等、对立、对称、平衡,又互根、互补、互济、互孕。其中对称、平衡,是“阴阳相济”基本也重要的法则之一。阴阳对称、阴阳平衡形之于拳架,就是手法、步法、身法的对称、平衡,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

比如拳势中的虚实、开合、刚柔、快慢、轻沉、左顾右盼、上领下沉、前发后塌,以及推手中的沾连黏随、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等。手法、步法、身法的对称、平衡,内气、内劲的对称、平衡,是修炼中必须无条件遵循且须练一辈子、悟一辈子的拳理拳法要旨。

2/3页
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