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之练意 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之,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也难以把握的。我认为,练习太极拳,在不同的阶段对意念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地引导。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第二个阶段,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

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这时,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贯串始终。

以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

第二个阶段的意念是调整身法,把感觉到的东西贯串始终,意识连绵不断地跟着动作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

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第四阶段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运行。

太极推手的意念

一、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的训练

在推手的第一阶段,“招熟”阶段,必须进行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的训练“不受制于人”即“舍己从人”,“人刚我柔”,“随人而动”。

这是进入太极大门的入门功夫,它是在拳架初步练到使形体比较轻柔、圆活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训练的。

掌握这一层意念,需要我们先掌握基本功的训练。

它要求与人推手时,做到处处不和对方发生顶撞或脱离,并且根据对方接触点上力量的大小、方向、速度和虚实的变换而变换,使对方的力始终落不到自己身体重心上(术语叫不受力)。这层意念的训练必须建立在拳架的初步功夫之上。形体要能够变动,你的第一层意念才有用,否则,你想不受力,始终势不由己,结果还是处处受力。

一受力就顶撞,或则丢开对方的力点,这就是丢和顶。这也是许多人不能进入太极大门的关键所在。

所以,第一层意念的训练至关重要。在这里,使形体练到转动自如,意念上不和对方丢顶(即招熟),就是在初步功夫上达到了阴阳的相对统一,相对平衡。丢和顶可以看作一对阴阳,丢和顶平衡,就是阴阳平衡,就是太极。太极拳的奥妙,就是在于对这种玄学的理解。

同时,在这个小范围内形体和意念的初步合一,就是拳架和推手在这个层次上的合一。形体与意念是阴阳,拳架与推手是阴阳,合一是太极。如果学者在这个阶段不能明此道理,就难于进入中层功夫。

二、第二层意念“控制人”的训练

当第一层意念具备以后,推手就转入第二阶段即懂劲阶段的训练,同时要求具备第二层意念“控制人’。

“控制人”是指和对方推手时,在不受力的基础上,时时处处用心,通过双方的接触点,寻找对方的中心点和重心点,来控制对方的中心和重心变化。

它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意念处处在对方之先,他一动我就找他的重心。通过接触点能始终将对方故力源和重心及支撑腿的脚根控制住,就算达到了“控制人”的目的,即“我顺人背”。

这个阶段的拳架练习,已使形体具备了轻灵、圆活、均匀的一种粘糊劲。体现在推手上,即形体转动更为灵活、敏捷,意念想怎么控制对方,形体自然能做得出来。

这时,拳架与推手、形体与意念又在高一层次上合一了,阴阳又在高一层次上平衡了,形成了高一层次的太极。学者如果到此境界,已步入了中乘功夫。

结语:综上所述,太极拳的意无处不在,练习太极拳要掌握意的练习方法,同时也要调整用意方法,在练习太极拳时,整个套路都离不了意,意是太极拳的核心,通过意念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脉。

3/3页
太极拳养生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