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练习吴式太极拳的七字要诀

沾衣发力是传统武术很多门派中都有的一种发力方法,用以展示整劲、合劲的力量。在实战中若能应用,其功夫已臻大成。

一般来讲,站桩有半年功夫或练习套路有一年左右者皆可以做到。

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有几个要领需要注意

一是:一身备五弓

既是全身是一张大弓,头和足的腹面似一根无形的弦,背部的腰椎和肾的十字口处似箭眼,所以又叫反弓。

四肢又是四张小弓:如手和肩为一张弓,肘为箭眼;跨和足为一张弓,膝为箭眼。

这五张弓在发力瞬间(即着物按实)时,腕、肘、肩、腰椎、膝、踝六个关节不能松动,似水泥浇筑一般。

二是:发力的尺寸

尺寸掌握在脚下,在沾衣时步子应该是发人的后脚落在被发人的前脚旁,发人者前脚落在被发人的后脚或更远的位置。

三是:单重

发人者要求必须始终后脚支撑重心,以便前脚随意掌握落点和尺寸。

四是:腰

在发人者伸出的手沾着对方衣服(摸着重心)时,可以吸一点腰,以便控制手的尺寸和便于腰部做在后脚跟而发力。

五是:头领

头要跟着前脚走,又亲嘴或吃奶之意,不能往四处瞅,眼瞅之处有甲欲透骨的意思。

六是:方向

发力者根据受放者的高矮(站姿)和不同的支撑腿,来确定被发放的方向,高则抛、低则按、平则推。

七是:松紧

在没有摸着对方重心时浑身是松的,在发力即后退蹬的同时,五张弓同时支好架子,切莫有一个关节松软。

八是:落步

前腿远踏时,重心不要急于落下,腰等后退蹬起、手上觉得对方重心失重时才能有前腿落地的想法。

沾衣发力不是肌肉的运动,是物理变化多在骨与筋的支撑变化中得来,望学者多在活人身上试验,找到身上各个不到位的地方,要领全部掌握时就是你成功的时候。

老一辈吴式太极拳家把吴式太极拳运动精辟地总结为七字要诀,即静、松、稳、匀、缓、合、连。笔者不揣冒昧,诠释如下,敬请指正。

练习吴式太极拳的七字要诀

静:指头脑冷静,全神贯注,以意运身,动中求静。“心静”包括两个含意。一是要专心,思想要安静集中,用意识引导动作;二是要有耐心,不可过于急躁,否则动作方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学好和练好吴式太极拳。

松:指全身关节要松沉,具体要求是要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轻灵沉着。也就是说,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而不僵硬。

在练拳过程中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稳:立身须中正,虚实要分明,虚领顶劲,竖颈,百会穴与会阴穴要保持上下垂直。气下沉于丹田处,行步要轻灵沉稳如猫行一般。

匀:打拳的速度应保持匀速,做到运劲如抽丝,动作柔和圆活,呼吸自然,深长细匀。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开与合是姿势上的现象,虚与实是内劲的轻和沉的现象,呼与吸是运动生理上的自然现象。

此三者密切结合,形成了吴式太极拳的炼意、炼气、练身三结合的内外统一。

缓:指练拳的动作要缓慢,只有如此才能慢中求功。所谓缓,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关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合:指内外要相合,上下紧相随,周身协调,-内外一气。合包括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吴式太极拳强调对称协调,其规律主要有五个方面:意欲向上,必先向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立拔长,曲中求直。

连:指拳势连贯,连绵不断,如长江之水奔腾不息。吴式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每一势的起与落须细加揣摩,到定势时必须意识贯注十分满足,做到似停非停,不能有停顿及断续之处,必须一气呵成。

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将这七字诀编成两句话:太极七字诀,牢记在心窝,松静稳匀缓,更有合与连。希望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在练拳时经常用这七字诀检查和对照自己,不断进步!

1/1页
太极拳视频吴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