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步法

吴式太极拳与孙子兵法

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禹廷先师自幼习武,刻苦用功,奋进不息,尽得太极拳真谛,以其健康地度过96岁高龄被誉为“武坛寿星”。

杨禹廷宗师为人诚信谦和,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善缘,德艺双馨。杨禹廷宗师全面继承了鼻祖吴全佑先师、王茂斋先师和吴鉴泉先师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在八十年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开创了八方线和太极拳规范化教学的先河,培育了众多德艺双馨的驰名国内外的武术家,对于吴式太极拳的弘扬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吴式太极拳以其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和斜中寓正的风格特点,被国家体委确定为主要优秀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国内外广大的爱好者的欢迎。

杨禹廷先师认真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八十年的太极拳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了吴式太极拳。

中国古代兵法学是指古代用兵作战的战略和战术,古代武术是完成战略和战术所必须的格斗杀敌技术。在军旅武术中,具有攻防涵义的武术,表现为消灭敌人,保卫自己。

在民间武术和现代武术的散打格斗运动中,武术的攻防涵义表现为击败对手,自卫防身。中国古代兵法学不仅制约和影响军旅武术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指导、影响着整个民间武术和现代武术的发展。

春秋末期孙武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学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成书大约在2400年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总结了中国春秋末期及以前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哲学思想、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太极拳的习练和攻防技击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后人发,先人至”以及“诡道十二法”等,都被武术家作为攻防技击的基本法则,倍受推崇。

《孙子兵法》在唐朝初年传入日本,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明朝传入欧洲,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享有极高声誉,与欧洲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齐名,但成书较其早2200多年。

《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尤其是对武艺的论述为后世拳家所推崇,是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对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战略的影响

《孙子兵法》指出:“不可胜,守也;可胜,攻也。”意思是可以采用进攻战略,主动进攻对方;也可以采用防御战略,制胜对方。这两种战略思想和实施原则在武术中,表现为“主于搏人”和“主于御敌”两种攻防技击方式。

采用进攻战略,主动进攻对方的战略原则时,《孙子兵法?势篇》指出:进攻时要集中优势兵力,“以石投卵”那样以刚硬击薄弱,攻击速度要“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迅猛锐利,势不可挡,速战速决。

在这种采用进攻战略主动进攻对方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部分武术采取“主于搏人”的攻防技击方式。

例如长拳短打和少林拳都是“主于搏人”的典型拳术。这类拳术的特点是“冷、弹、脆、快、硬”,动作刚劲有力,迅猛快速,讲究以手快打手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硬打硬进,所向无敌。

采用防御战略,制胜对方的战略原则时,《孙子兵法?形篇?虚实篇》指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要求“兵形像水”,“避高”,“避实”,“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因攻而制胜”。

意思是说:实行战略防御时,要注意隐蔽自己的力量,像水那样柔和地避高趋下,避实就虚,先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才能伺机抓住战机,突然发起进攻,战胜敌人。

太极拳就是“主于御敌”的典型拳术,太极拳圆和柔缓,推手时讲究“舍己从人”,不与人顶抗,以内劲击发对方。这与兵法的防御战略一脉相承。

5/15页
吴式太极拳太极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