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步法

太极拳理论指出:“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以柔化为主的吴式太极拳,讲究忌犯“双重”之病。“双重”就是虚实不分。太极拳经说:“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又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双重之病是很难自觉自悟的,懂得了虚实变化的道理,才能避免双重之病。双重之病在太极拳中忌犯。

对这点不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决不会练到高深的程度。许多人练了很长时间,没有进步或不能运化,都是由于犯了双重之病的缘故。

在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如果立即还手抵抗,那就违反了太极拳中重要、忌犯的“双重”之病。

这种见招打招、见式打式的攻防手法属于先天自然之能,是一种本能。太极拳不采用这种手法,而是“先化后打”。

在打击之前,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拳谱上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

意思是说无论对方用力或大或小,自己都要看作是“刚”来对待,不和他对抗,总以柔化为主,称谓“走”。

兵法上讲: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拳谱上还讲“我顺人背谓之粘”。

意思是说:在自己发招之前,先要“顺”,“顺”是得机得势,还要解除“背”,“背”是背着劲,不得机不得势。

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就必须按拳谱所说“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否则,就是舍近求远。意思是说:在推手时,当腰难受不舒服即背着劲时,动一动腿就解决问题了。

当腿上背着劲、别扭、吃力不舒服时,动一动腰也就解决问题了。按照这个要领去做,就会使难受变为舒服,也就是由“背”转为“顺”了。在自己感到得机得势、身上舒服时,对方正是处于不得机不得势、不舒服的时候。

这就是“我顺人背谓之粘”。此时要切记,发招时要刻不容缓,一缓机失,前功尽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攻击速度要“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迅猛锐利,势不可挡,速战速决,这一点很重要。

吴式太极拳训练的不是在本能上加工,使它快而有力,而是在本能上加以抑制,这就是用意不用力。使它用得更为适当,更为有效。

二、《孙子兵法》的策略思想指导影响了太极拳的训练和推手

兵法的策略思想强调习练太极拳,首先练好自己的基本功,盘好架子,在推手中强调要“知己知彼”和“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形篇》指出:“昔日善战者,先为不可能,以待敌之可胜。”这种强调训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历来为军事家恪守。

三国时期诸葛亮著的《心书?习练》指出:“军不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这种加强训练强化基本功的思想,体现在武术的训练上,强调朝夕用功,坚持不懈。

6/15页
吴式太极拳太极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