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武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武氏太极拳推手要领

武氏太极推手的步法原来仅有活步推手一种。即:进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第一步、第二步前进时,进步的一足都是踏在对方前足的左侧,第三步前进时,一足踏在对方挡步中间,第四步则后足移至前足边,足尖虚点地,称为半步。

无论踏在对方外侧或档步中间,都要求贴近对方前足,在一条直线上我进彼退,彼进我退,运用“掤、捋、挤、按”四手,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至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国安,又对武氏推手作了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陈师变专一活步推手为定步推手、顺步推手、合步推手、花脚步推手,及大捋大靠等多种推手技法,并利用腾、闪、折、空、拍、拿、摔、打、勾、挂、掠、弹、抖、放等各种技击方法。

用拳、肘、头、膝、足、胯全身各部位进行冲击和撞打,充分发挥推手的实战性及技击性。

武氏推手的身法要求是:涵胸、拨背、裹艄、护臀、提顶、吊裆,腾挪、闪战。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武氏推手在着重于身法步法的同时,更蹂合于引、化、拿、发之劲法。身法、步法、劲法是推手的三大要点。

而要练好劲法首先要学会听劲、懂劲,才能引劲、化劲、继之才会运用拿劲、发劲,制服及击败对手。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一文中说: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是推手中劲法的第一步,也是锻炼全身灵敏度及触觉的关键。

不懂劲,就不能知彼,不能知彼,如何能战用对手呢?什么才为懂劲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从心所欲,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就为懂劲。

欲求懂劲,则务必要勤练练熟,方能豁然皆通。练熟是懂劲的一个重要阶梯。

引劲其实就是指对方不动引诱其动,其即动而引落其力于空。只有引对方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

要正确使用引法,必须顺彼来势,灵活运用,要掌握“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引法形式多样,可以先引后进,半引半进,即引即进,引高打低,引直击横,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还可以制造假象,使彼判断失误。

总之,引法不能固定,须趁势而引,乘势引进落空,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借力打人,随手奏效。

化劲是武氏推手中的精华。对手来势汹汹,劲力十足,如运用化劲,先化解对方劲道,才能体现出太极的以柔克刚,如不注意利用化劲。

去硬碰硬,就容易出现顶牛现象。但是运用化劲时,用柔不可无刚,无刚不能进逼对手。用刚又不可无柔,无柔则难以利用外旋里裹缠绕,所以要用好化劲。刚柔不能偏用,要刚柔相济。

其实,化劲中就含有掤劲,掤劲是利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相互缠绕来化解来势,并须用两臂肘折叠,利用杠杆原理,源动腰脊,劲贯四梢,足蹈之角,意动身随,不用拙力,以伸为刚,以层为柔,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曲取直。变化迅速,化劲松快。

杨澄甫先生在谈到太极拳推手时有一段精彩论述:“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辩。

7/15页
武氏太极拳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