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如何能深入练好杨式太极拳

太极功夫博大精深。练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其实对于每个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如何深入的练习好太极拳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和很多太极爱好者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深入练好杨式太极拳

一、其实在练杨式太极拳的时候,它的健身效果并不明显

与慢走、登山等好像差不多,仅仅是不易感冒。其原因有二。

一是练拳的时间不够,即运动量不够。如果每天只练三遍简化杨式太极拳,大约需时15钟,对体弱的人来说可能合适,对一般人来说,太短了,一般应打五遍至七遍,练拳时间要半小时以上。有人主张一小时,还不包括站着聊天在内。

其实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决定,不能道听途说。每次练习之后,觉得自己的身体十分舒服,那就达到了好的效果。

其二,没有严格按照要领练拳,打油滑了。因此一定要严肃认真用心思去练拳,天天坚持才会有效果。

二、练拳向什么方向努力

我们常是学会一套拳,每天照样练,对提高的方向不明确,不知如何努力。拳谱讲的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杨式太极拳提练体、练气、练神三个阶段。

着熟与练体对应,懂劲与练气对应,神明与练神对应。一般练拳处于练体练气之间。练体是练身体的柔软,使身体达到松柔;练气是使内气充盈。

在这个阶段的时候,练拳其实不是以技击为目的的,单纯就是为了强身健体。

在达到有了内气和内劲时,即可收到大的健身效果,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练得身体松柔,有一定的内气和内劲。这里边不还存在不少层次要我们经历。

三、练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

一般首先学会一种套路,把姿势搞正确(手、眼、身、步要如法),然后按要领轻、慢、圆、匀的练拳,进一步做到协调、连贯、圆活、上下相随、虚实分清,随着练拳的深入浅出,对要领和要求的理解会不断加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断加以改正,这时要逐项按要领要求有意识的锻炼,在一段时间里,(一两个月)主要注意一项要领的练习,掌握后再注意下一项。

1.中正安舒:立身中正本意即身体自然正直,做到顶头悬,尾闾收,肩胯相合。其中肩胯相合是指运动时两肩的连线与两胯的连线总要保持在一个垂直平面上,不歪扭。

2.分清虚实:进步、退步都必须做到虚脚渐虚,实脚渐实,不可骤变,突变,必须将重心的渐变又慢又匀的体现出来,此虚一分,彼实一分,不断流变。

3.上下相随:即手脚动作要互相配合,要动都开始动,并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如搂膝拗步式,前推手和下搂手及前弓腿要一致动作同时到位,不能腿已弓到位了,手仍在搂或前推。要练成整劲,即不仅仅是手在动,而是身、腿一起动。可先练单式,然后在套路中处处留意。

4.用意不用力:就是多用思想少用力,少用力就是轻,轻是松的前因,是向松必经的桥梁。假设肩以下手的重量为4斤,则需要的只是大于4斤的小的力推动手来运动,推动身体,推动脚的力量道理相同。

学杨式太极拳就须耐心细致地去探求用小的力量来练拳。用意的内容很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像这里说的按要领练拳就是练体时用意的内容。

学杨式太极拳主要靠运用想象力。此外懂得一招一式的用法,有助于练拳时姿势的正确,不在于技击。

四、当动作已正确了后,可以开始注意用腰

腰要起带领四肢的作用。杨式太极拳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

用腰可以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如搂膝拗步,单式反复练习,多遍重复体会如何用腰,两手的左旋右转是腰部带动的,搂膝的手从膝前转过是腰转动的结果,手的前扒是腰部向前带动手与身子一齐向前的结果。

搂膝拗步在形成弓步时,腰部边转边向前(转动稍占先,也可称为先转后进),在一段距离内两手和身子相对位置不变,进稍占先转动稍后(称先进后转),上手在腰的转动下实现列的动作。

揽雀尾中挤、按,是靠腰带动身子向前实现的,不是手单独的前挤、前按。对用腰有了体会,推而广之,哪怕是手上走的极细小的弧形都是腰走弧形的外在表现。

会用腰了,则练一趟拳是腰在练拳,不是手在练拳。会发现自己以前练拳全是人为地在做作,四肢主动太多,被动太少,未能由内到外。会用腰了,则劲力完整不再是手的局部力量。

还应明白,腰的转动实际是靠两胯旋转实现的,因为人的脊椎能实现的转动是很小的,并且保持立身中正也不允许脊椎扭动。

1/1页
太极拳视频杨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