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24式 杨氏太极拳24式

胸隔的一张一缩,一升一降,使隔肌有力,腹腔和肝脏也受到有规律的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有利于输送血液和促进肝脏机能的活动。

相对的使胸腔和肺部也获得舒张的锻炼,加强了肺活量。这样一开一合,一呼一吸,可使胸背部的肌肉、骨节和韧带得到锻炼。

“劲贯脊中”, “力由脊发”,“牵动往来气贴背”,即指含胸拔背而言。

另外,我们不能从形式上来理解“含胸拔背”,否则会养成偻背的病态姿势,与立身中正的原则不符。

随着动作的一开一合,虚实变换,脊椎在中正的状态下,得到微微的屈伸运动。

身法的中正安舒、轻灵圆活与沉着稳重三者相结合,是太极拳身法的特点。

陈、武两氏拳家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的,今试为阐发其具体操作方法于后,供爱好太极拳技术者揣摩。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触之则旋转灵活,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

开呼放劲时,劲往前去,而命门穴往后撑。合吸蓄势时,命门穴先往后拉。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发之势。

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哑门”虚竖,大大椎鼓起(即拔背的作用);下于尾闾骨前送,起到舵手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

手弓以肘为弓把,以注意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称作“坐腕”)。

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定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处处能整而不乱。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足弓备,则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膝关节不可超过足尖),胯骨松沉而后撑,臀部与足跟齐,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根(足趾、足掌、足跟)下沉而又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

“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使能做到劲起脚跟,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五弓合为一弓,以身弓为主,手弓、足弓为辅,是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

每站一势,须检查是否五弓俱备,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八面支撑”是稳固厚重,“八面转换”是旋动灵活。

杨氏太极拳24式全身的总虚实总在于腰肾的转换,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腰脊命门穴。

腰脊一转而周身全动,缠绕运转,无不顺遂。内外合一而主从不乱,从而贯串协调。腰脊命门穴是“身弓”中关键的关键。

9/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