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40式 杨式太极拳40式特点

以上所说主要是脚。“其根在脚”,脚是人体的根基,脚也是肢体的梢节,前进、后退、左右转换均要靠脚来实现。练拳时,脚要平松落地,脚底涌泉穴与地面相贴,与大地融为一体。

迈步时要松开脚踝,以大拇趾引领方向,轻落脚跟,做到“迈步如猫行”。脚尖的下垂和上翘要适度,否则,影响步伐的灵活。

脚掌外摆、内扣的碾转要在腰的带动下,配合胯、膝关节的转动,完成腰―胯― 膝―脚节节贯穿的传导过程,才能做到松柔圆活,不可在腰没动的情况下,脚随意妄动。

杨澄甫先生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 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分清虚实犹为重要,不仅仅在一式完成时分出虚实,更要紧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分出虚实。

要做到能自如控制迈出腿和收回腿过程中的每一个点,即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点都能够随时停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杨式太极拳40式桩步练习的正确方法。

再说分清虚实。讲到分虚实,如果只意识到人的体重在两腿上分布重量的多少是不够的。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不仅两腿分虚实、两手分虚实,还要上下分虚实、左右分虚实、前后分虚实、思想意识分出虚实。一边盘架子,一边用心体悟身体的每一分微妙变化,劲力的走向,攻防的转换。

有了正确的练拳方法,盘拳架的过程中还要务必做到相连不断。

一式之终点即下一式之起点。“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照此常年练习,步中有桩,桩中有步,步桩合一,在步桩中练出真功,必将事半功倍,学有所成。愿天下有志者事竟成。

杨式太极拳以舒展大方、圆活连贯、柔和缓慢,似行云如流水的风格享誉世界。它的动作简洁、庄重、干练、曲中求直,极具艺术感的圆与曲线的动作轨迹,更引起世人青睐。那么,杨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是什么?如何演练才能达到佳效果?下面我将就两方面做简述。

杨式太极拳40式技术要点及科学健身训练

一、杨式太极拳40式动作要点

1、手型

掌:杨式太极拳40式掌型的要求为五指分开,自然舒展,掌心微内含,虎口自然撑圆,呈圆形:掌指的第一指关节要在同一平面,掌指富有弹性,也称之为”自然掌”。 掌的部位包括掌指、掌心、掌根、掌背、大鱼际、小鱼际。

拳:杨式太极拳40式握拳的要求是四指并拢卷曲,逐渐向掌心卷曲,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称之为“虚握”。拳的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背、拳面、拳轮、拳峰。不同的动作所体现拳的部位不同,劲力点表现的部位也不相同。

勾:杨式太极拳40式勾手的要求是掌心内涵,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腕部呈自然弧形,称之为“捏勾”。勾的部位包括勾背、勾面、勾尖、勾心。虽然是屈腕握、捏勾,但腕部要自然,不可用力折腕。

2、步型

丁八步:杨式太极拳40式的弓步步型是典型的“丁八”步。简单的讲,“丁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丁”形,双脚之间的夹角为90°;“八字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内八字”或“外八字”形状,双脚之间的夹角为135°左右。而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型则是“一脚脚尖向前,是丁步的一半;另一脚的脚尖与向前的脚尖方向呈45°的“外八字”状,又是外八字步的一部分,是丁不丁步,八不八步,双脚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在45°,所以杨式太极拳40式的弓步步型称之为“丁八步”。

14/15页
杨式太极拳40式杨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