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健康大不同

20130823健康大不同:章振林讲骨质疏松的信号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警惕骨质疏松10个信号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上海教育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章振林

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骨质疏松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学博士。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内分泌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

从事内分泌临床和研究工作10余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9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擅长代谢性骨病的诊治,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糖尿病、甲亢、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胃肠吸收障碍、慢性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对其他代谢性骨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软化症等疑难代谢性骨病的诊治尤其有独到之处。

主要研究方向

骨质疏松基础和临床研究,重点在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研究,已经建立400多个家系DNA库,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骨质疏松的易感基因,技术居国内领先,本中心是医院独立科室,拥有骨质疏松研究室和骨密度检测仪器2台,临床和实验条件良好。承担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骨钙素特异启动子A20基因抗成骨细胞凋亡作用(03ZR14058)。

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论文4篇。青少年糖尿病防治研究,获200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为第3完成人。

自2002年来年来从事内分泌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从事骨质疏松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诊治疑难代谢性骨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现承担国家、上海市科委骨质疏松研究课题。

1/1页
骨质疏松症状健康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