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如何训练太极拳技击的心理素质
太极拳技击,须在盘架、单操、推手(接手)修习熟练,且对知己知彼工夫有一定体认后方能进行。盘架不等于技击,前人有日盘架三十遍之说,但初学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盘架只是一种“知己”功夫的综合训练,还要进行“知彼”的训练,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经过两者训练的统一,实战中才能使身法、手法、反应、距离感、时间差、接手的技巧和功力运用等方面恰到好处。
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如同一阴一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盘架的功夫再好也不能代替技击,技击过程中双方的机会都是平等的,盘架训练只能为技击提供各种素养,这种素养在技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技击能力来源于平时的训练,二者密不可分。简单说,体用之道,皆不可偏废。
万丈高楼平地起,招熟阶段训练
首先要训练太极拳的基本用法在技击中的综合体现,也就是先把一招一式拆开了练起。武术招式并非完全无用,全在应用者的技术水平。
初学时,把一些固定的打法拆开了并加以变化,把平时所练的东西在两个人实际运用中去验证、发挥,以便培养一些基本的素质。
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点滴的积累是成功的基石。技击能力的训练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前期的磨练必不可少。
拆招训练应在保持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确保盘架、推手、接手等各种练习与技击不要脱节,因为每一个环节对以后的修炼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没有真正了解每一步内涵的前提下,不要妄加改动。太极拳至今已经过无数前贤高人的验证,总所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都是有一定的效用的。
在学规矩这个阶段必须要塌塌实实的深入研究、体认,才能真正认识太极拳。在遵循前人系统训练的前提下,还有多种针对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方法。
在此仅选其中几种方式的训练方法,简要的介绍一下
(1)首先要训练技击时的心理素质
这种心理素质对以后深层次的训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技击水平的发挥。对于实战,先贤有“对面如婴儿”的比喻,也就是指自己对战的心态。
无论对手工夫有多高,名气有多大,自身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可还未交手心先虚,在交手中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使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技击水平及本能的发挥。
实战中讲究见势走势、随机应变,技击时,双方时刻处于变化中,交手前预先想好的打法,都很难用得上,因为对方不会按照固定的模式打,如果在技击前就有了心理压力,会使自己身心高度紧张,使身体变的僵硬,根基不稳,从而限制了自己对各种技法的运用。当外力作用于自己的重心时,你就很难保持平衡,终只能受制于人。
(2)身体的素质训练
这种训练是技击中自我保护和自我发挥的有效保障之一,它也来源于平时的训练,但还需要针对性的训练来强化。
主要分两部分
(一)体力
只有具备好的体力才能在高水平的技击当中游刃有余,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保障,在技击中上气不接下气,那只有挨打的份。
所以太极拳的初学者也应该在体能上有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古传有之,只是当今有些人给忽略掉了。
(二)体能
也就是自身能量的有效发挥,这是平时训练站桩、盘架、推手、接手及各种基本功综合的体现。具体体现为承接、引化、发放,目前在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中很少有谈论太极拳的承接之功。
就太极拳本身而言,太极拳承接功夫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一、通过周身气血鼓荡,肢体松紧转换以承接对方的劲力。
二、通过折叠转换,引进落空,使来力在接触的瞬间被化掉,使其不能作用于自身。
三、为太极拳上乘之法——何处沾点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弹簧。即在对方击打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同时,通过接触部位将对方反弹出去。
本文将主要探讨承接第一层的问题,即抗击打的问题。在实战搏击中,抗击打能力的强弱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强者承接对手重击可能无关痛痒(不包括面部),而弱者遭受一次重击可能就会丧失战斗力,甚至重伤致残。
延伸阅读:
在高速度攻防转换中,双方的目的是击倒对方,双方水平相近或对方实力远高于自己时,想完全不受对方打击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终日盘架而不涉及实战。
所以说,对于追求太极拳法真谛的习武者来说,如何训练太极拳承接之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武学角度上讲,可将劲力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种为承接之劲,另一种是打击之力,只有两种劲力练到相当程度,做到接打合一,方可步入太极拳上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