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我们该如何理解太极真正的劲

“用意不用力”这是太极拳中的很重要的拳理之一已;而太极拳用“劲”则是“用意不用力”一。 在我们生活中进行扳手腕,就会说道他的劲大,当然也可以说他的力气大,这些都是反应者一种“劲”的属性。

其实说到底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劲”和“力”都是一个意思。物理的定义是:使物体或某种事物发生形变的相互作用力。

常人用力,往往使某一关节和几个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做强直的等张或等长收缩,动作僵硬,不协调,造成一用力则局部或全身僵硬状态,久之成为习惯。太极拳称之为僵劲或拙力。

这种力,成为有力打无力,劲大打劲小的惯例和普遍道理。王宗岳说这样的力“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后有也”。先天自然之力除本身具有外,还可以外在辅助锻炼,比如举重物、打沙袋等。但这种力用时则有力,不用时则轻浮,年轻时则有力,年纪大时力则逐年减退,直至退化成一堆泡肉。“文革”期间与笔者同代的许多年轻人举石担,抛石锁,搬哑铃等,练得膀大腰圆,胳膊有35厘米以上之粗,如今却是力小肉浮了。而太极拳功夫较好者,胳膊棉里裹铁,分量极沉,而且年纪越大功夫越深,劲道越足。

在我们的太极拳界中,大家都很少听说练太极的人提起用“力”来阐述或者解释太极拳。而是都是简单的用“劲”去理解。

关于太极拳“用力不用力”的问题,前辈和方家论述很多,笔者不再狗尾续貂。倒是太极拳的“劲”尚可议论。

于此,太极拳的“劲”除了保留了物理属性的特征外,还有其生理上的属性。

笔者以为,太极拳的“劲”是人体力学的特殊结构,是内气在人体空间,经经络运行产生,并通过肌肉、筋骨的对拉拔长、松柔协调,而独立存在、富有弹性的劲力。

表征为:

1、劲的存在时呈弧形和螺旋缠绕;

2、劲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变幻莫测,来去无踪;

3、劲的量化根据个人太极拳功夫的深浅、内气的储量、肌肉筋骨的张力而决定;

4、劲的接触点松柔浑厚、棉里裹铁。

在太极拳中“劲”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我们熟悉的就是采列肘靠、沾粘连随、缠丝劲劲,除了这些还有太极拳中总结的寸劲、挂劲等,都充分展示了太极拳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

太极拳的“劲”在太极拳套路动作中表现,在太极拳推手与散放中显示。因此,太极拳“用劲不用力”和“用意不用力”同样为太极拳重要拳理之一吧!

太极拳“用劲不用力”,讲讲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不明白拳理和正确训练方法以及自己的刻苦练习,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

怎样练成太极“劲”?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以为:

一要拳架中找

只要太极拳一走架,阴阳即起,则太极拳的“劲”就开始在人体空间运行,也就是周身要有“太极劲”。动作正确缓柔,内气能运转是前提。先找“劲”的感觉,手有掤感,动作有弧感,周身有圆感。再找“劲”的点,即触点、落点。太极拳每一动作都有技击含义,那么,每一动作制服对手或化解对手的触点或落点要知道、要体悟。久之,你在行功走架时,“太极劲”就有了感觉和体现。

二要推手中得

空架行拳有“劲”了,但一接触物体就全无。推手练习不仅将拳架中体悟的“劲”感知于对手,还要听懂、体会对手的“劲”。久之,知己和知彼的“劲”逐步得到。

三要喂劲中求

以上二点有了,但还不能散放对手,你只能听得对手的“劲”,或化卸或化蹩,使对手处于背势。这时,要拆拳喂劲。将每一拳架的劲别、劲点、劲路等技击含义拆开讲解,同时,老师当靶并使用攻击招势,学生应对,并以老师拆拳讲解的“劲”在老师身上拿打、散放体会。这个时期,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当靶试劲不仅学生练不出太极劲,而且自己很容易受伤。所以,一般老师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试劲。但是,不经过这样的试劲,学生是练不出较好的太极拳“劲”的。

太极拳功夫的好坏,了解的深浅能反映出你是否对“劲”的完全掌握,是练好太极的重要标志之一,太极拳者不能忽视!

1/1页
太极拳教学视频太极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