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中如何对待酸痛
太极拳,类似于其他运动,由于之前身体未受过相应强度的练习,在起初练习时都会伴有或多或少的“酸痛”感觉,这事是正常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酸痛”产生的原因以及日常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这种“酸痛”。
初练者,产生酸痛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动作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练习时要注意方法。
出现酸胀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此种举例不包括拳病导致的膝盖痛)。随着练拳的深入,酸胀感会慢慢消失。练拳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的改变,所以会自然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害怕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了,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
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丹田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特别疲倦,这也是正常的练功以后的生理反应。一趟拳刚打完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严重缺乏睡眠除外),那时身体正处于兴奋状态,呼吸顺畅匀称,缓缓流汗,舒适感是很明显的,不会出现困倦感。随身体的兴奋状态逐渐退去,困倦感也会慢慢上升,这也正是太极拳对于自身的调节与保护。
随着长时间的练习,我们身体的关节、肌肉或者其他部位自然就会适应这种强度。
在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急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运动后立即出现的,但其消失得也快。即来的快,去得快。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也称运动后疲劳。
休息是消除肌肉酸痛简单并有效的方法。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症状,并可缓慢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恢复肉酸痛部位肌肉组织的营养,使之恢复正常。温水浴或局部热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肌肉营养,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谢物的排除。通常温水淋浴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不要超过20分钟,水温在40-45℃之间较为合适;热毛巾敷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练拳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靠平时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种类多样,易消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维生素E可以减少运动中肌肉有害产物(自由基等)的积累,缓解运动肌肉酸痛,降低剧烈运动对肌肉的损伤程度。
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放松自己的肌肉,练归练,也要注意适度的休息。
盘拳架的时候,为了保持拳式,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放松这部分肌肉。
现在有些太极拳友的问题,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伸筋拔骨,拉长四肢,腰腿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功课,万不可强化激烈进行,更需长久坚持,感觉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记:“疼长,麻抽,酸别练。”
练习基本功中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有“张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觉神经元正确地反应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觉,滨临受伤的程度便十分接近。
站桩中的颤抖是好事,盘架中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抖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
有太极拳真功夫的人不多, 明理的更是稀少。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无过就是不能超过,超过一定的度,会损伤身体。不及,指动作姿势没做到位,练的效果差。大部分都会做过,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损伤身体。 每个练拳的人,如果姿势不正确,意念调配不合理,造成身体某个部位的损伤是必然的。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造成的伤害和自身感受不太一样。那受了损伤一般人还是感觉不出来的。功深不明理 必定伤身体。没有明理,就不能一味的苦练。
在小成阶段,练拳的过程是从不累到累,又从累到不累,如此反复的前进。起初练拳不累是松沉不好或拳势不到位,过了一段时间练拳累了是松沉比前一段时间好或拳势比前一段时间到位,但动作不协调或内外放松和虚实转换之功尚未跟上也会累的。修炼太极拳的功夫是分层次的,以上现象亦属正常。
练拳过后的疲累还涉及到“养”的问题,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守得住功,还要会养。”拳谚云: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功。何谓养?何谓伤?有位太极拳前辈指出: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