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松胯对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性

之前小编有和大家介绍太极拳松胯的十三种方式,那么松胯在练习太极拳中有哪些作用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松胯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希望大家通过以下讲解能够将十三种松胯方式灵活运用起来。

松胯的运用,需要我们先掌握好其基本动作规范,然后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捆绑其手脚后抛向江中,船上许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捆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以不依靠肢体的动作。

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通过以上故事可见,松胯对于我们练习太极拳非常关键。

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开张以及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化则节节分开,发则节节合拢,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譬如出右手,不是右手要出击,乃是由胯裆(裆是指会阴部分和两大腿根内侧)把手击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裆把它收回来。收与放全凭胯间。

又如推手练习,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并向我中心发劲,而我虽然被对方封着左手,但我的胯裆已转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不进则已,如进必使其落空,因为我的身法已经改变,重心也变了,可相机得势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跌出。

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谈到腰胯时说:“太极拳理日‘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腰腿间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便于周身协调。松胯是形成浑元之力的必要条件,松胯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所以说,松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学会放松,可以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整个放松功夫难练的部位应是中、下盘,就是胯、膝、踝,尤其是胯。因为胯是一般人习惯承载力量的地方。大多数人用胯吸收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势的种种毛病,部分人练拳会练得腰酸背痛、脊椎受伤。通常胯放掉的力量会跑到膝盖上,若膝盖没有放掉从胯转移过来的力量,就容易损伤膝盖(即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较大又较为复杂的关节),进而阻碍练功的深入。

膝关节受伤后,轻则影响走路行动,重则需要找医生治疗,练拳行功时则难以真正心静体松、专心聚神。

如果进一步把膝盖力量放掉,力量就会转移至踝(又称踝关节,由胫、腓两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就进入落地生根的阶段了。对技击功夫颇有研究的太极拳名家松绪金先生说:对于太极拳推手、散手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要练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盖力量通过踝关节、涌泉穴放入大地。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要先明白胯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来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口叫做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转;“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重要的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做到松开胯,尾闾就会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又右胯落时尾间己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

另外要注意放松胯关节和放松臀部、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

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使胯关节的各骨关节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科学、系统的锻炼,长期活动可使胯范围诸如骶骼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也会得到伸展,这样就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可以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