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简述太极推手与套路的关系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中一种基本招式,掌握好太极推手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今天小编以太极推手和太极拳套路的关系来做简单介绍,以此希望能帮助大家练好太极拳,并能熟练掌握其中的关系。

太极推手的运用非常广泛,但是学习推手也需要练好基本功。

一、太极推手和太极拳套路的关系

练拳的八劲。棚、擴、挤,按、采、捌、肘、靠是长期盘架子练出来的.内行讲懂劲。

推手运用八劲来制服对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不了其中的关系,初练者只能用蛮力来推手,也就是简单的推人。

只有具备了立身中正.内外合一,虚实刚柔.简言“懂劲“了.才能运用八劲.克敌制胜.体现四两拨千斤。

只有把苦练套路得来的劲力再认真地用在推手之中.,推手水平才能提高。同时在推手的进程中.反过来检验拳套套路的正确程度.便于提高。

偏柔少刚.难当强敌;偏刚少柔.常遭跌破。所以太极推手与太极套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学习太极拳需要我们普遍掌握各种招式,它们之间是相互练习的,要多加练习,多加揣摩。

二、推手的方法

甲、乙相对而立.站定距离以双方两臂握拳向前平举、二人拳面相接触为标准。然后甲,乙各以左(右)足前迈一步.成相对弓步.目前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这样步法.但陈式不同.甲方迈右.乙方迈左.以便于推手时双方前腿攻防变化。陈式叫合步.杨,吴、武、孙叫顺步。

但不管顺步或合步.重心都应该落于两腿之间.便于在进攻时转移重心偏于前腿.引化时转移重心偏于后腿。

甲.乙双方双手相搭.手高不过眉.掌心均向里(陈式不同).二肩松沉.肘节下垂.腕关节之下外侧互相粘贴掤住.凡搭手时.须手臂松柔.不可生硬也不可丢软(无力)。

一搭手.手觉着力.随即松开.适应对手之力.心静体会.彼有力.我亦有力(接住对手之力).挪劲当先.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也无力(棚劲不丢).我意扔在先.腕关节对准自己胸部中线。

彼方进攻双手按来.我一手棚住对方双按.另一手擴对方上膊部位.画弧引化.彼方双按落空.继用挤法进攻.我方用擴法引化。这样彼按我棚.彼挤我擴.我按彼棚.我挤彼擴.进行棚、擴、挤,按的推手练习.往返不断、周而复始、连绵不断.这就是推手的基本步法和手法。

这里就引出棚、擴、挤、按四劲法来了.什么叫棚劲?棚劲从何而来?怎样引用这些劲击败对方?这就与练拳练套路有密切关系.劲是练出来的。

三、推手劲法

推手中的掤劲是从长期练拳中练出来的习惯的外围劲力。

棚劲:太极式式有棚劲.螺旋缠丝棚中走;运转肢体弧线成.都是棚劲作先行。

棚劲在练拳时要时刻注意.推手中显得尤为重要。

履劲:擴左擴右两旁钟.又带又引斜着走;棚擴使彼劲落空.可称推手第一功。

挤劲:拥挤合一进攻走,对方应战变化多;我用后掌斜左右.见彼踉跄无法躲。

按劲:双掌之按妙生景.轻沉兼备忽隐现;息息变换虚实力.顾此失彼难立稳。

学习推手.应先按照练拳身法、手法.步法、眼法认真练习。太极拳套路.循规蹈矩的练.用千曰之功练成。

似松非松.连绵不断.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不丢不顶.沾连粘随.打好推手圓满柔顺的基础。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