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拳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身体健康,此外,在学习中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净化人们的思想都着极大的作用,那么太极拳是怎么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太极拳注重修养身心,指的就是调节人们的心理,以其柔缓舒展的动作去放松练习这的心灵。

《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说明不良情绪可引起五脏气血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疾病。“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只有心理健康,才会有身体健康。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了“心定则气顺,气和顺则血道畅通,精气内充,正气强盛”的观点。

要求做到喜不过旺,怒不过激,思不过虑。恐不过惧,惊不过神的正常情绪状态。太极拳强调动中求静,外动内静,有助于保持练习者的心理平衡与精神放松。

修炼太极拳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让人们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通过松静、自然的调节,使大脑皮质在运动中得到积极性休息,使散乱的杂念逐渐安定下来,进入无忧无虑、超凡脱俗的清净世界,消除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从而达到心情舒畅、气血顺和、阴阳平衡的效果。《黄帝内经.素问》提出“静者寿,躁者夭”,是有一定道理的。

心理健康,首先是道德健康。世界上有许多长寿者,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美国心理学家杰尔曼和他的学生历经70‘’年对死亡者道德的心理与寿命做过对比研究,结果是道德高尚者要多活2至4年,其实我国古代养生家早就认识到道德与养生的关系。

《呻吟语》曰:“乃知养德,尤养生第一要也”;孔子也反复强调:“善者康,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寿世保元延年良箴》云:“积善有功,常存善德,可以延年”;老子的《道德经》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主张人在道德修养方面要清新寡欲,心淳质朴,少存杂念,去掉极端、过分、奢侈的欲望。

所以说道德高尚,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能提高人们的内心修为。

道德是判断美、丑、善、恶的标准体系之一,是人们安排自己道德生活方式的根本依据.道德高尚的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胸襟开阔,心里坦荡,光明磊落,行为端正,宁静处世,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对生活热爱,对社会充满感激。

这种充满温暖和美感的外在道德评价,能使人内心产生许多快乐。心情愉快,有助于化解自身的烦恼和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健康增寿。

反之.道德修养差的人,心胸狭窄,私心过重。嫉世妒人,甚至胡作非为,损人利己。这种阴暗的心理状态,会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导致疾病,损康折寿。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武德”的培养,把“武德”视为武术的灵魂,把习拳练武与人生养融为一体,“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谚语充分说明德与武的关系。只有按照“武德”要求修炼太极拳,才会达到德艺双馨,获得健康长寿。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的修炼是练武者道德、情操、气质、人格,以及文化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一种表现。太极拳参与者应该是心理健康、道德完善的人,应该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现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乐于助人,处处行善,人际关系和谐者,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那些情绪低落,性格孤僻,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差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倍。太极拳锻炼多为集体进行,是社交的好机会,男女老少,共同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练拳习武,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伴奏下,轻松、舒缓、自然地练习太极拳,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愉快的心情,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脏血管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生理机能,使人获得健康长寿。

情绪是受生理机能影响的。良好的情绪能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部位的兴奋性提高,通过交感神经活动来改善机体物质代谢过程。

而精神上的忧郁、悲观、恐惧、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通过神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和丘脑。机体就会产生慢性反激的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组织代谢过程,降低免疫能力,使一些防御机能崩溃,疾病乘虚而人。所以积极的情绪对提高健康水乎,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意义。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