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身法八要与穴位关系上

太极拳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武功,它对人的身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可表现在对人体的经络穴位的作用。今天小编就以太极拳的身法八要对于人体穴位的作用给大家做讲解,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学习和了解。

太极拳,重视身法的学习,当然在练习时就和身体个部位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具体体现在武禹襄总结的“提顶、吊裆、裹裆、护肫、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这“身法八要”中。这些身法要领,作用于人身的许多穴位,疏通与调解了周身的阴阳气血,其作用具体介绍如下:

提顶

提顶是指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为诸阳之会,乃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经交会之处,主治多种疾病,有升阳举陷、醒脑固脱的重要作用。此穴属督脉,督脉为人身阳气之海,统领一身之阳,《内经》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提顶是指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

由此可见,阳气对于我们的身体作用非常大。

而提起居于头顶高位的百会穴,正可将周身清阳之气运行至大脑中。清阳之气在上,则浊气自然归下,可使人身清气爽,思维敏捷,“尾闾正中神贯项,满身轻利顶头悬”,故武禹襄将提顶作为身法八要之首。

吊裆

吊裆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贯串,要求胯根松开,裆部松垂。会阴穴又名海底,属任脉,居于前后阴之间,为任脉、督脉、冲脉之会。

百会与会阴两穴在人身,犹如地球之南北极,遥遥相对,又如日月之相应,一属阴,一属阳。百会居人身至高之巅项,如君临四夷,犹如《周易》之乾卦,有纯阳之象。

百会穴位于我们的头顶,对于我们起着中正的作用。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阴位于至阴之地,二阴之中,为诸阴经之大会。因此,若能做好提项、吊裆,则任督二脉,日久自然畅通,而气血充盈内劲浑厚。

道家云:任督通,百脉通。由此可知,武禹襄列提顶、吊档二者居于身法八要之前的重大意义。

涵胸

胸区(胸口与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松沉下降谓之涵胸。

胸部为任脉、手三阴、足三阴与足阳明诸经所循行,经络穴位众多,而膻中穴在胸部之中心,属任脉。《灵枢·海论》说“膻中者,为气之海”,《难经>说“气会膻中”,可见膻中之重要。

古今医家皆重视膻中部位,习练太极拳时,要求涵胸,可调畅胸中大气(后天之宗气),加强心肺功能。同时,使胸中之气自然下沉于丹田,为平常之胸式呼吸逐步演变为太极拳所要求的腹式呼吸打好根基。

拔背

脊骨自然竖起,上下对拉,节节松开。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做到力由脊发.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督脉行于脊柱,挟脊柱两旁为膀胱经所循行。

背部脊骨自下而上分部着长强、命门、中枢、至阳、神道、陶道、大椎等穴。其中至阳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穴下,上通大椎,下接命门,为背脊的中枢,前与膻中遥相呼应(笔者注:太极拳中所称之夹脊穴即指此而言,而针灸书中并无此穴名)。

涵胸与拔背是相辅相咸的,涵胸可使胸中之气顺任脉降于丹田,拔背则使督脉之气上行脊背,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潜移默化,日久自然任督通畅,百病不生。

古代养生功家有“通三关”之说,三关指尾间关,夹脊关,玉枕关。因内气在此三个部位不易通过,故以关名之。练气功主张以意领气,武禹襄则认为“意在养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故只须将身法做到位,久练自会气贯周身,全身之经络不求通而自通。

拔背不仅能够通达督脉,亦能够疏通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人身之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必先伤表方可入里,故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充盛,则外邪不得入内。

而此经在人体背部有四条经络通行,加上督脉,背部有五条经络贯穿,而拔背正可使膀胱经和督脉之气血畅通,营、卫固密,人体的抗病能力会因此大大加强。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