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教学 浅谈太极拳的逆向思维方式

太极拳曾经被人们当做老年人的拳术,但事实证明,男女老少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都很多,我们今天谈谈太极拳的逆向思维方式是什么?学习太极拳需掌握太极拳的注意事项,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浅谈太极拳的逆向思维方式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一项呆板的运动,其实,真正了解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有深厚的内涵,并且动作变化巧妙。

在常人的眼里,武术技击的决胜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因此常人追求力大,快速,以强胜弱,以快打慢,这已是常识。太极拳却刚刚相反,独辟蹊径崇尚柔弱、缓慢,主张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以弱胜强,以小力而胜大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等,这就是太极拳思想,这种思想,是反常理论,是常人的逆向思维。

太极拳不追求力量和快速,但是也不怕力量和快速,而是崇尚柔弱和缓慢。当然太极拳的柔弱,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脆弱,不堪一击,它是超越了刚强的柔弱,在柔弱的表象中,潜藏着无比的强大,如水之柔弱而无坚不摧。我们相信,太极拳的松柔中潜藏无比强大的能量,如此练下去,反而能不疾而速,不力而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机能,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修炼太极拳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人体生命力旺盛的是接近先天的婴儿状态,人体中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干细胞,这表明,越是原始的东西,其生命力就越强大。而表面看来是柔弱。

太极拳的以小胜大,以柔克刚

物理上也是如此,几近于无的原子,所蕴藏的能量,远大于化学能,化学能又大于机械能。太极拳的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逆向思维,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没有专心、没有恒心、没有悟性,没有智慧是不行的。经过长期松柔、轻灵、沉稳地盘架子,在松、轻、灵、不用力上多下些功夫,多费些心思,才能逐渐悟到一些太极拳的道理。

用大力胜小力,以先下手为强,用快速胜慢速,这是一般人的常识,太极拳是超越常识以外的大智慧。不改变思维观念,没有脱胎换骨的毅力,不改常人用力的积习,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常人的认识水平上。学不到太极拳思想,怎么能打好太极拳呢?

练习太极拳不能一直慢练,当练习到一定的境界后,要掌握快慢转换规律,两者相结合练习。

“逆思维”训练的特点

“逆”就是与习以为常的思维相反。譬如,不管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术,一般都是先耗三、五年或几个月打基础,然后才搞对抗。“逆思维”不然,“逆思维”开始什么也不教,一上来就开打——徒手戴拳套、器械使用纸刀、纸棍(把报纸卷实,外套自行车内胎),打一阵儿之后才停下来谈技术,稍做纠正,接着再打。

有技术纠正,则意味着“先打后练、再打、再练、再打”的“逆思维”,并非是放弃拳法一味乱打。一般拳术里有的技术、技法、功法,“逆思维”也一样不落,只不过“逆思维”不是等术、法、功练合格后再对抗,而是把技术、技法的合格过程放在对抗中进行——同时辅以独自的术、法、功练习。这么搞的一大好处,是避免了武林普遍存在的“会练不会打”的现象。其实搞“逆思维”,即是出于痛恨“练、打不同一”害人。

用“逆思维”指导搏击训练,技术、技法、甚至功法的练习因人而异,不但高个子和矮个子练的东西不一样,即使同样身高的人,也不见得就练相同的东西——身高一样了,肌肉和其它的运动素质不见得一样,身高素质相似的人,行为、心理特征还可能大相径庭。那么,强令所有的人100%执行同一术、法、功模本,且不准根据自身特征有所侧重,显然是胡闹。即使是“用规定动作进行的比赛”的项目如足球、拳击,尚允许运动员在相同的练习内容上调整训练量,遑论不限制动作、彻底自由发挥的搏击?

太极拳中的“逆思维”它很好的体现出了自身的动作的一种价值,同样是寻找自身的动作和标准中间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