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神功 简述太极拳中“静”的四大理念

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安舒,通过学习太极拳能提高太极境界,同时还能提升自身思想境界,这都是太极拳静的作用。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下面随着太极神功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中“静”的思考

太极拳是中国独有武术,其集合了古人养生、防身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重要成分。

对太极拳中“静”的认识还要从“虚”、“静”的概念谈起。“虚”、“静”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虚”和“静”的对举。早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认为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失其常,所以主张人们要尽力使心回到虚明宁静的状态,这样就能够看清万物蓬勃生长、往复回还的道理。

万物纷纷纭纭,各自返回到它的根本,这就是“静”。老子主张在烦劳的生活中要寻求安逸,静下心来,淡泊无为,返璞归真,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习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在太极拳运动中,我们要做到静,静能养生,也能释放压力。

此后《庄子·庚桑楚》中有“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庄子·天道》首次提出了“虚静”的概念:“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这里提出的“虚静”首先可以理解为万物存在的根本状况,其次“虚静”就是指“静”。

先秦道家主静主柔、以虚静驳万物的观念深刻影响了太极拳。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寓静、动静相兼的运动,无论是起式时无极式中的静中生动,还是行拳走架时的动中求静;不论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生息,还是推手较技时的动静互因、以静待动,都是以“虚静”贯穿始终的。

太极拳讲求的“静”是心平气和

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正如《拳经》所云:“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太极拳讲求的“静”是心平气和,是洗心涤虑,是冷静,是理智,是收敛,是安逸,是四平八稳,是人内里的静,绝非静止不动的静。正所谓“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静在太极拳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静达到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实现人们健康长寿的梦想。

庄子用“凝神”、气心斋”、“坐忘”、“恬淡”、“寂寞”等概念阐释“静”,蕴含了清静无为,恬淡祥和、无欲无求、物我两忘的理想人格。这里的“静”是一种无欲的心态。这种无欲所达到的,是一个超乎于物质世界的无所凭藉的纯粹精神的空明境界,也就是能照彻心灵并能带来“静”的道的世界。

自古以来,有涵养的贤人都以静修身,认为只有静下来,才能明事理,才能心胸广阔而容纳万物。静是一种心态,倘若我们单纯讲“静”,那么太极拳本身只是一种达到“静”的媒介或者途径,就与恬澄淡远的国画无异了。

中国画的精神是以深沉静默的心态与世间万物浑然融合,它所描述的山川、花鸟气韵生动,意境绝非仅存于色彩的视觉感官,而是潜存在画卷深深的静寂神韵之外,它所表现的境界就是“静”。太极拳中的“静”同样深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朴实、静美的思想,其中的“静”更是一种恬淡、宽容、致远的生活态度。

太极拳“静”的形式

在练拳时,静待其动有两层意思,一是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无极式中的“静态”,即所谓先天之机的发动,预示着练拳的开始,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开始练拳为妙。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