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24式 杨式太极拳24式的三种境界

精妙

习练太极拳的第二种境界是“精妙”。形与气均能相合相顺,内机与外肌弛张相得,脏腑经络之间遂畅无滞,是为精妙。举“通三关”为例。

太极拳将人体喻作一个小太极。运用太极内丹修炼的原理,围绕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达到气通三关,即要求内气通过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它包括整个脊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气通三关的路线是膻中、丹田、尾闾、夹脊、玉枕、泥丸)这是锻炼任脉(会阴-承浆)、督脉(长强-水沟)、带脉(环腰-周)、冲脉(横骨-幽门)的重要方法。古代称打通小九天,可以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此时全身主要的穴道均已打通,丹田气可随意识行走全身,这就是内功的高境界。

这一段中医经络学说对常人来说确实很难,有玄化和无可为之嫌,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无论是站桩、打坐,还是气功、太极,其内功终以实现“通三关”为标志。对此,我们不可妄求,更不能着意追求,好是道法自然,从自然中以无为而为之,以不求而得之。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在练拳时以心行气的这个“心”,即意识,好贯注在七个主要玄关部位,即百会(虚灵顶劲)膻中(含胸拔背)、关元(气沉丹田)、会阴(尾闾中正)、劳宫(分左右,虚含气球按推)、涌泉(分左右,两足抓地)、命门(松腰顶腰),认真做好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如此自然做下去,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久而久之,全身就有舒服融和的感觉。

这样精妙的境界是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久地坚定地习练中得来的。

不强用力,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

步如猫行,上下相随。步则左右,两腿宜分虚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贵在贯注。起落犹似猫行,使实步沉稳,虚步轻灵。

呼吸自然,一线串成。以心行气,深长自然;动作连贯,形成整体。

变换在腰,气行四肢。身则高下,不偏不倚,腰脊带动,圆转自如,气走井穴,劲贯四梢。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太极拳所谓“腰”,是指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的部位,肾俞、命门、气海这些统摄精气,决定性命的要穴都在这里。所以,“松腰”、“转两跨”、“顶命门”,使人体脊椎的S形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得到适当的弹性开合,能使肾壮。所以拳论强调“命意源头在腰隙”。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虚实乃太极拳第一要义。要“半”不要“偏”(重心不超过两腿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虚腿与实腿负全身重量约三七开);要“沉”不要“重”,能沉方能稳;要“轻”不要“浮”,身体在方圆之内要轻灵而有着落。每举手投足则前后相寓,上下相寓,左右相寓。

手眼相随,含而不露。眼观八方,庄严而灵动,威武而不呆滞,做到神不外驰,意不外露,不到攻防的瞬间,目光决不外泄。忌惺忪无光,忌精光怒目。

上下对拉,八面支撑。躯干松拔,两臂松拔,两腿松拔,前行凸命门,后坐脚掌撑,小腿垂直立木,后腿曲蓄蹬劲。松拔对拉贯穿于全过程。

劲如抽丝,柔中求刚。抽丝劲和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24式追求的劲力。抽丝劲在于身体转动中的运化和平行的如抽丝般的吸引力,它的形成是意识和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练习时,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平稳过渡无起伏,内意均匀有节奏。

圆融

人身大之宾主,乃指“内气”为主宰,“外形”为宾辅。内气与外形匹配,合一而用,犹如宾主相交相和,瞬息之间不可离异。我们在日积月累中“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滴水穿石,点石成金,做到“合度”而“精妙”,进而“忘气”“意适”“心定”“神虚”,可谓达于圆融矣。圆融是习练太极拳的高层次境界。

忘气

练气化神。“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2/3页
杨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视频